目前分類:不專業攝影觀念 (117)
- May 10 Sat 2025 15:41
使用APO級鏡頭的個人淺見
- May 01 Thu 2025 16:54
攝影學習三要素:專注、花時間、拍攝張數
前一陣子在You Tube上看了很多介紹一些大師或者是一些傑出的攝影者,發現這些大師或傑出的攝影者,拍攝的作品都很有特色而且很傑出,而且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多花費很多的時間專注的拍攝一個主題,並且還有拍攝很多的張數,個人認為花時間這一定是要的,但拍攝很多的張數或許不是每一個同好朋友都認同,其實我覺得這是每個人每個攝影者都會幾乎都會經歷的過程,或者應該是說傑出的攝影者或大師都應該如此,當然我們不一定是大師或者是傑出的攝影者,但我們可以做自己人生中的傑出的攝影者,這裡以我的個人感想推演出三種成為傑出攝影者的方式,第一個就是專注在某一些主題上、第二個就是花很多時間拍攝、第三個拍很多張數,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 Apr 24 Thu 2025 16:38
淺談超大光圈的變焦鏡頭堀起
- Apr 20 Sun 2025 17:15
富士數位半格相機你會買單嗎?
前兩天看到一個You Tube的頻道說,到現在的數位相機功能性規格上其實都已經到頂了,尤其是在畫素還有錄影上錄製動態...等等功能上面,可以說在2021年出現sony a7s3、Canon r5,可錄製8k,已經到了巔峰之後再出了相機,其實功能性創新不大,簡單的說就是沒有在性能就是在硬體規格的部分,沒有在增進很多,反而現在多了很多所謂的風格取向的相機而且很流行,像是RICOH GR3、SIGMA BP、Leica Q...等等,其實老實說我看了以後很是認同他所講的,這些因為其實畫數一直提高,連拍一直增強,對焦性能越來越好,其實已到2025年的現在似乎已經到頂了,雖然可能再進步,但實際上在使用的人都知道,除非你是很專業的用戶,或者是說靠攝影為生的職業攝影師,不然其實有很多專業的性能,我們一般的攝影者其實根本用不到,所以市場上其實也出現了另外一種相機的種類,就是風格取向的相機,這類的相機不追求相機的硬體規格或者是追求的是體驗使用的經驗,不管是內置濾鏡或者是Wi-Fi上網或者是改圖, 簡單說我覺得這類的相機一是外型很有潮流特色、二是操作上很有個性可以直接套濾鏡或改色,三是容易分享在網路上的社群媒體,可以說各品牌廠商不跟你拼性能了,開始在外型、濾鏡、分享上去投注心力。
- Apr 19 Sat 2025 09:12
淺談發展迅速的副廠鏡頭
- Apr 18 Fri 2025 16:20
關於LEICA M好不好每個人都有表達的自由
- Apr 17 Thu 2025 18:18
街頭攝影的三種模式
只要是在街頭發生的人事物記錄廣義來說都可以算是街頭攝影,只要是公領域拍任何人事物其實都算是合法的,不過是在不影響主題的前題之下,所以街頭攝影的三種模式不管那一種模式我常常和被攝者聊天,降低其戒心之外也了解對方拉近距離,也讓自己對被攝的主題有更深刻的感受,進而反射在照片,所以除非侵犯私領域或者跟拍偷拍私密的就會有違法嫌疑,拍攝者的心態做法很重要,當然人和人之間還是要互相尊重,對方如果不想被拍就刪掉照片或是溝通一下就好了,而且街拍也都 不是只拍人,街拍的定義很廣,我覺得只要出門街拍,自己感覺最舒服最重要自己的感覺對了就好,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 不要畏畏縮縮的樣子 反而人家看了覺得奇怪被誤會,以下將街頭攝影的分為三種拍照模式,也是我自己現在過去未來用的三種模式,給大家參考1.旅行觀光客閒逛模式、2.射手隨時拍照攝模式、3.新手心虛觀察家模式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 Apr 15 Tue 2025 16:42
Leica M鏡搭配相機的類型效果分享
- Apr 13 Sun 2025 20:08
Leica M機的四種手動對焦方式
最近又新認識了好幾位喜歡攝影的同好朋友,有的考慮要入手徠卡,有的已經入手徠卡,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手動對焦問題,正確來說是如何用好手動對焦,在廿一世紀的現在使用手動對焦拍照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甚至說没有自動對焦不會拍照也不跨張,所以許多同好朋友在進入Leica的世界,大部分不是考慮要入手SL、Q、M那一個系列,而是大部分都只考慮M系列,因為M系列才是徠卡的經典所在,不過使用Leica M機最大的障碍不是價格而是手動對焦,在2025年的現在仍然有生產製造手動對焦的35mm全片幅數位相機,而且一台全新的都超過二十萬以上我相信可能只有徠卡,但徠卡憑什麼如此逆天?憑它的設計外型、光學特性、歷史背景在21世紀的現在仍讓許多同好朋友痴迷不已,我也是,但面對實際問題手動對焦,對於徠卡老手一定沒問題,但對於徠卡新手一定問題超大,可以說是能不能用好徠卡M系列的關鍵所在,所以在多次和同好朋友研究討論之下,這裡整理出Leica M機的四種手動對焦方式,給大家參考,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 Apr 10 Thu 2025 18:39
Leica M10R & Nikon ZF我的輕旅行雙機組合
- Apr 06 Sun 2025 12:52
你是不是有攝影焦慮?
- Apr 01 Tue 2025 12:38
Nikon ZS不負責不專業想像分享
昨天po了一篇Nikon ZS的文章本來是要愚人節娛樂一下,但卻意外地發現大家對傳統的黃斑式對焦相機的喜愛,其實簡稱就是RF相機的意思,我想應該是以既有的觀念之外,還有這幾年Leica對於這類型相機的改進還有進化的特點,讓大家對這個相機的這種設計的關注度變高了,再加上原本尼康本身的歷史,S系列的RF 相機也是在當時是非常知名的,而且比尼康F單眼相機更早出現,以說是當時的經典之作,只可惜之後單眼相機崛起,取代了RF相機,也導致這個系列沒落,也變成少數人會注意而已,其實這個Nikon ZS的謠言應該很早之前就有了,我記得之前有貼過這個圖片跟大家分享,但是謠言歸謠言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希望會有這種款式的相機出現,講真的!這次PO這個愚人節的笑話文章讓我發現,其實大家對這類機型的渴望比我想像的還要高,怎麼說呢?其實從Nikon ZF出來以後,就深受大家的喜歡就可以的出來還缺點,表現出其實市場上對這種復古復刻版的相機其實需求量很高,或者是說印象很好,可以說賣文青賣復古真的是一門好生意,也引起了其他的相機廠商開始有要考慮復刻以前的相機就現在知道的佳能就有這個計劃要去做,可見這個點子其實很深受大家的歡迎,不過可惜的是,這台Nikon ZS相機只有停留在 有人做合成出來的效果,其實完全沒有任何的謠言或者是數據資料可以參考,也或許Nikon根本沒有想要椎出這臺相機,但說真的這個可能不是他們的最專業的部分,也或許他們把心力放在無反相機,畢竟這個是現在最賺錢的,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 Mar 31 Mon 2025 15:30
Leica M9、M240、M10、M11的色調演變分享
有人說科學的盡頭就是玄學,這句話套在萊卡的數位M機的色調上似乎非常的貼切怎麼說呢?其實一直以來都有許多同好朋友跟我聊過有關於數位M機,歷代各個機種的色調層次立體感的不同 其實我個人覺得數位M機的立體感和通透度,不管哪一個機種都是十分的的明顯而且强烈,但是色調這個部分老實說就有一點個人偏好的感覺,怎麼說呢?其實從最早的M9到最新的機種M11除了M11是借用朋友的用的時間不多之外,其它M9、M240、M10我都用很久的時間也算小有經驗,其實每一個數位M機的色調其實都略有不同,而且感覺像慢慢地修改修正到最後最新的M11,我覺得Leica M11的感覺上就又比前面幾個相機的機種更好,不論在色調、層次、立體感和通透度更好更適合現代的使用者,但其實在使用舊數位M機像M9、M240的同好朋友人依然很多,為什麼?其實就是衝著這個色調,而一直使用這些老相機不嫌它又老又慢,其實我個人以前也是這樣光是Leica M9就入手三次出手三次,後來自從把那台相機賣掉了以後就又專心使用現在手上的比較現代的相機,為什麼?其實並不是色調不好,而是其他功能在使用上漸漸地有一點不符合現代的潮流或者是自己年紀大了,有一點跟不上這種老相機的操作的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人老了,相機也老了,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 Mar 23 Sun 2025 19:42
Leica M11V的猜測主觀分享(超主觀不喜勿入)
- Mar 09 Sun 2025 15:07
關於鏡頭評測的主觀看法分享
- Mar 04 Tue 2025 14:36
是缺少器材還是缺少拍攝的題材?
- Feb 13 Thu 2025 15:43
二手Leica數位M機測試交易十大注意事項分享
- Jan 06 Mon 2025 18:49
攝影主題的規劃、拍攝、整理分享
- Jan 05 Sun 2025 14:30
光等於通透度立體感?
- Jan 03 Fri 2025 18:56
Leica到底是要拍JEPG還是DNG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