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半島給人感覺是很熱帶的海岸風情,海邊、沙灘、小吃、廟宇,許多人到高雄旗津可以說十之八九都是來,吃海鮮、搭渡輪、玩海灘、拜媽祖、放風箏、看燈塔、登炮臺、騎腳踏車,這類的休閒旅遊活動,而我自己也時不時騎車搭渡輪過去,來個迷你離島小旅行而且時間不用長通常半天逛完拍完吃完,就再騎車搭渡輪回去有種偽出國的感覺自嗨自樂,有一天在網路上看到高雄的獨立書店資訊,猛然發現旗津竟然也有書店實在大感意外,而且位於不起眼的狹窄巷弄中是很有特色的文青書店,但因為營業時間只在星期五、六、日營業,有好幾次要去都是平日,所以錯失了許多時間,這次剛好又有空去看看,這間高雄旗津唯一的書店。
今天天氣晴朗可說藍天白雲,逞有空專程騎車搭渡輪過去,要來看看這間旗津唯一的獨立書店,其實一開始我也懷疑旗津有書店嗎?我去了那麼多次為什麼都沒看到,這次專程來只為看看這旗津唯一的獨立書店長什麼樣子,結果一下渡輪用Google找,發現它就在旗津媽祖廟的後面巷子內,但確找不到巷弄最後發現是在大埔鐵板燒的隔壁巷子,走在狹窄小巷裡巷子最底的左邊那間白色的透天厝,就是旗津tha̍k冊書店,這書店位於狹窄的巷弄中純白色的外觀,是由兩間的老屋雖然不大,但打去閣樓打通部分牆面和樓層地板後,塑造出挑高的開闊的延伸空間感,在入門的第一個感覺寬敞明亮而且牆上、桌面、角落,堆放著許多書籍,整個文藝風十足,搭配旗子、鐵窗、布條、畫作...等等小裝飾,更是充滿著文青的氣息,而隔壁則有兩個隔間,一邊是公共桌椅和廁所吧檯,一邊是包箱展現錯落有緻層次分明的舒服空間,尤其是包箱是木質地板和原始石牆以及桌椅飾品,木窗投射暖暖的午後陽光,輕鬆悠閒更是讓人會想一整天窩在這裡不想離開。
走上特別木箱式的樓梯一左一右一高一低堆疊錯落而上,往上走到閣樓位置(需小心握扶手走),映入第一眼的閣樓小空間有書櫃、桌椅、書本、盆栽、春聯...等等,彷彿一個獨立小世界溫馨雅緻,另外有一半打通樓層地板,讓視覺看穿至一樓的書店整個視覺變寬敞了,整個閣樓以素面水泥空間簡潔乾淨,而一旁的小包箱佈置簡單樸素給人一種寧靜愉快的心情。這次帶了Leica M10R和voigtlander vm 12mm f5.6、Summilux 28mm f1.4、Summilux 50mm f1.4、一機三鏡,考慮到要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所以帶voigtlander vm 12mm f5.6,而帶Summilux 28mm f1.4則是想在廣闊的空間感中製造一些景深感,最後Summilux 50mm f1.4則是以局部特寫為主,一開始先以12mm f5.6拍攝整個空間一路拍到閣樓和外觀,再換上28mm f1.4拍攝局部的空間表現既寬廣又有景深的味道,最後用50mm f1.4針對,書店的招牌、錯落的花草、堆疊的畫本、排列的桌椅、佈置的飾物,以淺景深壓縮刻劃出整個地方的細節和生命力。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10R、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4000,50mm光圈f1.4、12mm光圈f5.6至f8、28mm光圈f1.4,感光度100度至8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拍完了開始一邊喝著檸檬蜜茶,一邊欣賞書店佈置,發現這是一家很有台灣意識的書店,在陳列許多的台灣歷史書,還有本土創作書籍及繪本,從整個可以說是以台灣本土歷史的書店,更是以本土社區親近的視角來溶入在地文化,提供一個地方給大家喚起人們開始重視這片土地。隱身在巷弄之中的旗津tha̍k冊,是經由中山大學協助整修的老屋,改建後成立旗津唯一一間獨立書店,並且也提供了與臺灣在地小農合作的飲料產品以及手工烘焙的咖啡。還有除了老屋的亮點外,最特別的是旗津tha̍k冊書店的書籍最主要為二手書,其販賣方式為客人自訂價錢,並將購買的書籍名稱、購買者姓名寫於留言簿中。作為旗津獨立書店,也蒐羅許多旗津在地文史、文學、傳統產業、海洋環境的書籍資料。在旗津島南端的不起眼巷弄之中,內藏著在地人的文化和歷史以及人民的心聲。也彷彿是獨立於熱帶旗津半島的一方靜土,讓人在這裡可以獲得一種宜然自得快樂心境。PS.雖然是書店也有飲品可以點個飲料消費支持一下本土書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