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003331.jpg

 

最近因為用了二支Laowa 15mm f4.5和Atoll 17mm f2.8超廣角鏡頭,拍了一些逆光星芒的效果,變得更喜歡拍逆光的味道也可以是說星芒的關係,而在台灣許多人拍攝風景尤其是夜景或逆光,最喜歡有加上星芒的感覺,而我也十分喜歡這種攝影效果,而星芒的製造和產出跟光圈葉片最有關係,最主要是因為是光線繞射與衍射的光學現象,這個光線物理現象是星芒形成主因,簡單的說就是由光源和光圈二種因素,互相影響所產生繞攝效應所產生的結果,因為近年又同好朋友私聊會談到,所以將最近的拍攝經驗整理成星芒製造十項建議給大家參考。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L1002804.jpg

1.購買鏡頭可以先參考它人作品或原廠DM看是否有漂亮的星芒效果,因為不是每一支鏡頭星芒都好看,大部分鏡頭星芒效果都筆青(臺語)。
2.拍攝縮小光圈越小則星芒會越長,以f8、f11、f16、f22為主。但光圈越小光的繞射越強畫質會更明顯變差,所以畫質和星芒有時必須取捨。    
3.拍攝構圖時可以利用陽光有縫就露出的情形,將陽光透過人景物的縫隙孔洞露出效果會更明顯,而且可以觀察地上的光塊來移動相機瞄準陽光。
4.拍攝時攝影主題旁邊不要有其它強烈光源,如果有干擾光源建議裝遮光罩或取景眭閃避,以免產生有第二種光源干擾到效果,進一步影響到畫質。
5.拍攝光源越集中星芒越好,像陰天散射的光源,可以說無法產生星芒,而且如果抓不準光源可以看鏡片上是否有太陽反光即可知道是否有對準光源。

Lomography Atoll 17mm f2.8評測開箱文
6.可以考慮拿掉鏡頭保護鏡,避免保護鏡造成反光或眩光,尤其直射光線時反光或眩光最容易產生,不過也要考慮如果現場沙塵太多時以防鏡片磨損。
7.拍攝可以利用一般早上和傍晚,太陽即將剛落入地平線的時候或一大早太陽日出山頭的時刻,利用海平面地平線、山川河流來構圖等待拍攝效果也好。
8.拍攝時刻也可以找近正午時從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太陽光正盛時,這時光線集中強烈,星芒效果明顯而且可以拍攝一些仰角效果更有張力。
9.拍攝時可以曝光不足半格左右甚至一格,讓星芒效果更明顯些,在EVF電子觀景窗上看就會明顯看的出來,暗部不足再用電腦軟體調亮即可。
10.個人將星芒分為十針式星芒和海膽式星芒兩種,一般十針式星芒(或少於十針)光芒會比較大尾端又尖又長,海膽式星芒(超過十針)光芒會比較小支些。
像Laowa 15mm f4.5就有五片光圈葉版本和十四片光圈葉版本,可以選擇。

DSCF6061.jpg


因為早期使用Voigtlander vm系列的10mm f5.6、12mm f5.6、15mm f4.5三支超廣角鏡頭,對於星芒的效果可以說十分熟悉,近來因為入手Laowa 15mm f4.5和Atoll 17mm f2.8這二支超廣角鏡頭,讓我在33X44的數位中片幅上和極近的距離製造出更突出的星芒效果,而一般同好朋友會縮小光圈來製造出星芒的效果,導致快門太慢無法手持需用三腳架,我個人則是習慣用ISO200度或400度,來縮小光圈和提高快門速度增加手持拍攝的成功率,而不用三腳架一方面是嫌麻煩加上懶惰,還有就是用三腳架拍攝時,在畫面角度取景上其實限制比較多,太仰角腑角的角度很難拍攝,也相對限制想像的空間和畫面變化的風格,所以幾乎所有拍攝人文風景時我不用三腳架的原因就是如此,所以我常會用盲拍或用手持看著翻轉螢幕拍攝,以期在平凡的景物表現出不平凡的個性。PS.雙數的光圈葉片因為對邊的星芒重疊,所以產生的星芒針數等於葉片數,而單數光圈葉片的光圈,產生的星芒針數等於葉片數的二倍,而圓形光圈則無光芒只會有光暈,所以五角形的光圈葉會有十道星芒針數,而六角光圈葉會有六道光芒理論上應該會有十二星芒針數,但因為角度重疊只可以看到六道,七角形會有十四道光芒,圓形的光圈葉片只有光暈效果設有星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攝影星芒效果
    全站熱搜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