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6512.jpg


        最近因為神明聖誕的關係,所以拍了許多廟會的題材,在臺灣神明聖誕或飛昇得道的日子..等等,都會舉辦廟會慶典活動,而盛大的廟會中傳統的藝陣表演是必須的,例如:舞龍舞獅、神偶、鑼鼓車、旗陣、牌車、神轎、八家將...等等種類非常的多,而其中最重要的除了神明之外,就是乩童最重要也是廟會行進流程發號施令的主角。相信在臺灣去過神壇或廟宇以及廟會活動的人,應該常看到童乩的表現,在臺灣,乩童又稱乩士、跳童。常見的神明起乩,有王爺神、濟公、哪吒太子、天上聖母、福德正神....等等居多,有時也有家屬的靈魂、孤魂野鬼...等等。乩童的最重要工作就在人、鬼、神之間的連接媒介,還有收驚甚至有治療病症的功用。而臺灣的乩童和原本出處範疇與道教乩童不太相同。童乩這個名詞不僅通行於臺灣,甚至在大陸對岸的廣東、福建,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會中,那為什麼要叫這種人為「童乩」,乩就是占卜決疑的意思,因為大部分成為童乩的人,都是孩提時代或年輕人,能替神行卜決疑難,因之便稱之為童乩或乩童。

 

DSCF6304.jpg

DSCF6308.jpg

DSCF6317.jpg

 

DSCF6323.jpg

 

DSCF6345.jpg

 

DSCF6354.jpg

DSCF6355.jpg

 

DSCF6404.jpg

DSCF6409.jpg

DSCF6511.jpg

DSCF6512.jpg

DSCF6513.jpg

DSCF6518.jpg

DSCF6519.jpg

DSCF6526.jpg

DSCF6527.jpg

DSCF6529.jpg

DSCF6530.jpg

DSCF6531.jpg

臺灣乩童起乩退駕:起乩過程


         而這陣子看了許多傳統的藝陣陣頭,老實說大同小異可能都是人造的器具或車駕所以感覺差不多,看久了覺得很雷同吸引力不高,但是乩童感受上就不一樣了,因為每一位乩童不同起乩退駕出現的情形也各有特殊之處,所以在廟會中可以說是大家注意的焦點。所以常在神壇或廟宇以及廟會活動中看到「童乩」這種人的表現。童乩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起乩時大部分都有共同的特徵表現,很多會先聞香爐的香味之後慢慢的起乩,再來一則是顫抖著身子、二是搖晃著腦袋、三是踏著奇異的步伐、四是擺設出威武和輕盈的姿態駕勢、五是有時會有嘔吐乾咳的現象行為,以附身的神明表現出不同的神態動作,並且嘴裡說著聽不懂的話語,而手上則持著各式各樣的令旗或香支,通常是青、紅、白、黑、黃五色旗,或叫做五營旗或五鋒旗...等等或是兵器通常是俗稱「五寶」的七星劍、鯊魚劍、刺球、銅棍、月斧,配合金紙和香時而指天畫地,時而揮動兵器劈、砍、割、刺自己的額頭、後背、胸膛、手臂...等等,大部分都以額頭後背為主,時常弄得鮮血淋漓以此顯示其神性或神代言人的氣勢,而且事中時或事後會用金紙擦拭或貼住,並且身著特別的頭冠、護手、肚兜和圍裙裝扮,凸顯出特殊的神之風格和角色。

 

DSCF8590.jpg

DSCF8602.jpg

 

DSCF9504.jpg

DSCF9510.jpg

 

DSCF9525.jpg

DSCF9539.jpg

DSCF9605.jpg

 

DSCF9623.jpg

DSCF9627.jpg

 

 

DSCF9888.jpg

DSCF9893.jpg

DSCF9912.jpg

DSCF9920.jpg

DSCF9930.jpg

DSCF9936.jpg

DSCF9939.jpg

DSCF9954.jpg

DSCF9965.jpg

L1000015.jpg

L1000033.jpg

L1000044.jpg

臺灣乩童起乩退駕:乩童種類


         而在台灣乩童其實有分種類我們在廟會上常看到大部分是武乩,就是常以各種法器敲打自己身體的乩童,一般乩童可以分為文乩與武乩兩種,神明附身在他們身上時稱為「起乩」。文乩起駕大致以吟唱、口述、寫字的方式,幫信眾解惑;武乩主要是幫信徒驅魔鎮煞,在遶境踩街手持法器五寶(如七星劍、鯊魚劍、月斧、銅棍、刺球),常以各種法器敲打自己身體,使得血流如注,展示神威。乩童是靈媒的一種,由神附身到人的身上,以預言禍福,展示威力,乩童並非正統道教儀式,屬於華人民間信仰巫術,但常依附於佛教、道教等信仰對象,負責溝通人與鬼還有神之間的溝通。雖然被稱為乩「童」,但實際上也有相當年長者。神明上身則稱為「起乩」,而整個過程則被稱為「扶乩」。

 

L1004949.jpg

L1004956.jpg

L1004965.jpg

L1004974.jpg

L1005007.jpg

L1005015.jpg

L1005019.jpg

L1005701.jpg

L1005704.jpg

L1005729.jpg

L1005731.jpg

L1005732.jpg

 

 

 

臺灣乩童起乩退駕:退駕現象


         另外起乩之後需要退駕,由於起乩過程中神明的神力輸出時,如果有透過乩童進行輸出神力,乩身(轎班)人員,如果體力不好或作息不正常例如:前一天晚睡之類太累的情形,有時候會無法承受神明巨大的神力,因此在神明離開後,會有嘔吐暈倒四肢無力...等等生理現象反應,也有一種狀況是降駕的神明乩身也常有類似狀況,在神明退駕後,會暈倒,因為在神明施展神力的當下,他們已經把自己全部力量甚至肉體都借給神明,因此會有此等反應。如果無法退乩,一般的降乩咒語都會用閭山請神清壇咒.全套唸完.大約神靈就會降,退乩咒.很少人用.神明都會自動退駕才是.除非不正神那就要用壓煞咒,乩童與靈媒這類協助人與神鬼互動的工具人,並非台灣獨有,而是廣泛存在於人類歷史與文化中。原始社會神鬼概念的出現,跟人類的認知模式有關。原始民族對於自然現象以擬人化的方式來解釋,便出現了高高在上的神;至於鬼的來源有兩種,一是基於黑白對立的認知習慣,認為由神墮落而成,另一則是人死後靈魂變成鬼。神明大顯神威的方式常見的是以下幾種

DSCF6363.jpg

DSCF6365.jpg

DSCF6369.jpg

DSCF6371.jpg

DSCF6375.jpg

DSCF6377.jpg

DSCF9631.jpg

DSCF9633.jpg

DSCF9636.jpg

DSCF9637.jpg

DSCF9640.jpg

DSCF9641.jpg

DSCF9642.jpg

L1004850.jpg

L1004854.jpg

1.神明直接降駕在乩身身上,乩身將肉體交給神明使用,由神明直接于以開示或指示,通常乩身本人較無自我意識,通常也不會明白自己在過程中做了什麼(但有些老乩童,經驗已足夠,肉體未必全然借給神明,而混雜了與神相通的靈能力,所以表現會與靈乩雷同,退駕未必會虛弱無力)


  降駕的表達方式又可分以下幾種
A.神明降價乩身,自己說明或透過寫字寫出
B.透過乩身手拿的鑾轎開示,由一旁”桌頭”翻譯告知
C.透過乩身扛在身上的鑾轎,由一旁法師或老師協助說明
此類降駕方式,通常神明離開時,會容易造成乩身無力之現象,因為是將肉體交給神使用。

2.靈乩

A.神明透過通靈告知靈乩,由乩身說出傳遞神意,靈乩只是幫忙傳達意思
B.透過靈乩去感受神意,而由乩身去演化開示,這一種看起來跟降駕很像
此類方式,是透過通靈與神相通,而非將肉體交給神明使用,所以靈乩本人在過程中意識較清楚,退駕也不會虛弱無力。

使用器材:FUJIFILM GFX50SII ,Minolta 250mm F5.6、Canon fd 50mm f1.2L 85mm f1.2L 、Leica M10R、Summilux 50mm f1.4

、Noctilux 50mm f0.95、Noctilux 75mm f1.25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sir 的頭像
    wangsir

    wangsir的部落格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