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日本歐美的相機鏡頭品牌,對於標準鏡頭往往有許多款式可以選擇, Minolta MD MC標準鏡頭種類最多有58mm f1.4、55mm f1.7、58mm f1.2、50mm f1.7、50mm f1.2、50mm f2、50mm f2.5、50mm f3.5、八種可以選擇,其拍攝的效果各有差異功能不同,但在Minolta歷史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標準鏡頭,就屬於這支Minolta MC 58mm F 1.2俗稱鷹眼最特别,又以1966年生產全金屬扇貝式對焦環的minolta mc rokkor-x 58mm f/1.2最知知名,雖然最早1968就生產了但超過五十年的歷史,但至今仍有許多同好朋友在使用,再加上無反相機盛行變的更搶手,並且除用在35mm全片幅之外,33x44數位無反中片幅相機也可直上,可以說是一支有f1.2的超大光圈又擁有更近0.6米對焦距離的超級標準鏡頭,是Minolta標準鏡頭中的王者。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Minolta MC 58mm F 1.2轉接FUJIFILM GFX50SII:外觀操作
Minolta MC 58mm F 1.2有兩種外觀版本,第一個版本於1966年生產是金屬扇貝式對焦環銀色光圈環,鏡片中含稀有礦物元素的釷和鑭加工具有放射性,1969年生產是橡膠波蘿對焦環黑色光圈控制環則無放射性(劇說年代久了鏡片會變黃),第二個版本在內部機械上都非常相似光學設計有些不同(有些資料說是相同),鏡頭外觀樣子小巧精緻質感不錯金屬接環很堅固,但雖然是標準鏡頭但因為f1.2大光圈所以體績重量和85mm f1.7差不多略小一點,光圈環和對焦環阻尼適中對焦環和光圈環半格設計(最大光圈F1.2下一格有f2光圈但没標示再下一格是F2.8光圈),因為尺寸不大轉接中片幅的GFX50SII上操作對焦環光圈環拍攝重心十分穩定,最近對焦距離0.6米可以更靠近主體拍攝,裝上FUJIFILM GFX50SII顯的小巧好上手,使用上是先裝上MD-LM轉接環後再轉接LM-GFX使用(這樣會有暗角可能直接用MD-GFX轉接環比較好),搭配FUJIFILM GFX50SII機身都很相稱小巧。整個操作起來顯的Minolta MC鏡頭的組裝工藝非常好,雖然已經有近五十年的時間依然滑順好用,此鏡頭大部分只是由金屬和玻璃製成質感不錯。PS. 前輩指正在第一個版本金屬扇貝式對焦環,之前還有一個版本是金屬全圓形式對焦環,接下來之後才是改成金屬扇貝式對焦環,但第一款數量非常少,所以相當罕見,網路目前也查不到資料。
f1.2光圈散景
f2光圈散景
f2.8光圈散景
f4光圈散景
f5.6光圈散景
f8光圈散景
f1.2光圈散景
f2光圈散景
f2.8光圈散景
f4光圈散景
f5.6光圈散景
f8光圈散景
f1.2光圈散景
f2光圈散景
f2.8光圈散景
f4光圈散景
f5.6光圈散景
f8光圈散景
Minolta MC 58mm F 1.2轉接FUJIFILM GFX50SII:色調散景
Minolta MC 58mm F 1.2的光圈散景有一種類似水彩畫般的渲染風格比較Minolta MC 85mm f1.7略有不同感覺厚實些,甚至有一點漩渦散景的感覺,而中片幅的壓縮效果呈現山柔滑細密的層次空間,但在f1.2全開光圈之下,畫面成像會明顯有些鬆軟不夠結實,但無損它自然的焦外過度水彩畫般虛化的味道,而不像其他Minolta的55mm f1.7、50mm f1.4、50mm f1.7標準鏡頭具有的較高銳利度和低色散類似現代鏡的標準。但58mm F 1.2的色調味道強在暗部層次上豐富的立體感和階調上的通透度。輕微的二線性表現成為特色性的焦外經典特色,拍出畫面類似水彩畫筆觸感更是現代鏡所少見的,可以說是特別的老鏡表現。f1.2至f2暗角明顯但比較少而且比較淡一點,中央的銳度普通週圍鬆散,縮至f2.8暗角變重一點中央銳度提高週圍普通,光圈縮越小至f8、f11、f16時暗角會變成小黑角需栽切,色調上濃而不豔色彩氛圍清新,焦外迷人特別是微光之下的表現更是突出,不過景深很淺拍攝時需注意容易脱焦。
測試地點:彩虹公園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16000光圈f1.2,感光度100至2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鳳山天公廟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16000光圈f1.2,感光度1000至16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青年菜市埸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500光圈f1.2,感光度800至16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三鳳中街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4000光圈f1.2,感光度100至10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獅甲慈明宮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4000光圈f1.2,感光度200至16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Minolta MC 58mm F 1.2轉接FUJIFILM GFX50SII:鏡頭規格
最大光圈:f1.2
最大光圈:f16
鏡片群組:5群7片
濾鏡尺寸:55mm
鏡頭尺寸:69mm×54mm
最近對焦距離:0.6m
鏡頭重量:455克
光圈葉片:8片
這隻外型有二代名稱同樣是MC ROKKOR-PG 58mm F 1.2
一代
對焦環:直紋
最近對焦距離:0.6m
鏡頭全長:54mm
鏡片組合:5群7枚
鏡頭重量:475克
發售日:1968年
二代
對焦環:菠羅紋
最近對焦距離:0.6m
鏡頭全長:54mm
鏡片組合:5群7枚
鏡頭重量:460克
發售日:1973年
Minolta MC 58mm F 1.2轉接FUJIFILM GFX50SII:個人看法
相較Nikon Noct 58mm f1.2的超高價格,Minolta MC 58mm F 1.2可以說只要十分之一的價格,兩者相比之下不論是價格或光學上可以說是超值,而身為Minolta 手動鏡唯二的兩隻f1.2大光圈標準鏡頭,分別是Minolta MC 58mm F 1.2和Minolta MD 50mm F 1.2在網路查到的資料,只有58mm F 1.2可以直上FUJIFILM GFX50但會有一點暗角,而50mm F 1.2則會有明顯的成像圈不可用,但在銳度、色散幾乎差不多,可能是鏡片光學設計不同外加上額外的8mm可能也有助於影像圈可用面積大。58mm f1.2或50mm f1.2的規格以現在的科學製造鏡頭技術上,並不是太困難的規格幾乎知名的品牌大廠都有,在市面上甚至有50mm f0.95的規格出現一大堆,代表大光圈標準鏡頭十分普及,但在五十年前f1.2的大光圈標準鏡頭其實不多,1968年時當這款Minolta MC 58mm F 1.2高速標準鏡頭出現時,在市埸引起了不小的注目和名氣。之前先入手了Minolta MC 85mm F 1.7,喜歡上其柔中帶利的層次和清新淡雅的色彩又小巧精緻,所以又入手Minolta MC 58mm F 1.2,用在GFX50SII上58mm乘於0.79等於45mm左右也是我習慣用的焦段,比起85mm F 1.7在拍攝構圖上更靈活,雖然在f1.2光圈時畫面成像會明顯鬆軟不夠紮實,但它自然的焦外過度的水彩畫似虛化的味道,有著一股濃濃歷史經典風格,是老鏡的缺點因為光學上不完美,但是也新鏡達不到的優點也是因為光學上不完美造就獨特個性的畫面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