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簡稱科工館),位於台灣高雄市三民區,是台灣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有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自然科學為主),亦為南台灣第一個國立社教機構。以蒐藏及研究科技文物、展示與科技相關主題、推動科技教育暨提供民眾休閒與終身學習為其主要功能,為行政院於1979年頒定之十二項建設計畫中,將興建博物館列為中央文化設施項目之一。科工館配合地區特色,展示科技的原理與應用,有相輔相成之效,亦在工業型態社區中注入文化教育氣息。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最近的臺灣科學節,展示航空與太空廳之飛行主題展覽,建構全新的太空主題館,提供大家認識先進太空科技與太空產業,展覽以人類太空旅行為主,介紹火星殖民、太空生活、太空科技、飛行演進原理、台灣太空發展等等。進入映入眼中的是超大的太空人和龐大的三角結構球體和模擬火星的地表裝飾,這個展覽最吸人的就是超大銀幕三百六十度投影技術,來營造出猶如火星地表的環環境,用超大球型環繞的投影式劇場設計,讓參觀的人可以在深入淺出的影音描述下知道太空、宇宙、星球的秘密,整個虛實整合的感覺令人身臨其境。除此之外往內有太空艙造型的展示空間,介紹許多太空站的工具、生活、工作、食物、任務....等等,還有許多擴增實境連線互動體驗,是了解太空探索夢想的好地方。這個主題展覽是無意中在網路社群上看到,最吸引我的是多媒體球型沉浸式投影劇場運用投影技術營造太空宇宙火星氛圍,可以說是4D動態虛實整合的夢幻劇場。
其實我在網路社群上看到這個主題展覽最最吸引我的是多媒體球型沉浸式投影劇場,三百六十度的投影效果十分令人驚奇是一個特別的攝影題材,尤其在秋冬天氣不佳的情形拍外景效果不好之下,這種攝影主題也很吸引我而我也專程為此而來,也早想好拍攝的風格和相機鏡頭,我帶了一機三鏡Leica M10R和Voigtlander vm 10mm f5.6、Ttartisan 11mm f2.8、Apo Summicron-M 50mm f2 ASPH,最後用了Ttartisan 11mm f2.8因其180度的視角加上桶狀變形在拍攝超大球型投影式劇場時超級給力,雖然感光度已經用到了ISO3200至6400度了但整體效果仍然搶眼,其中以仰角拍攝的球形感覺和入口的180度的環境視覺最棒,有一種科幻電影的fu彷彿打開了我們的眼界看到浩瀚無垠的宇宙感覺到人的眇小,飛上天空直上雲端不難,但進入太空就如同進入另一個世界,從人類飛上太空登入月球的那一刻起,讓人類重新思考地球真的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嗎?我們是否能移居到火星居住?測試地點: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10R、A模式f2.8光圈先決,快門1/8至1/60,感光度1600至6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