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躍動的鐵道二街頭壁畫藝術記錄
喀隆、喀隆、喀隆、數十年的時間裏終日火車滑過鐵軌日夜不斷,四週的房舍縮瑟在一旁讓出為交通暢行犧牲活力本性,並建立起高高圍籬隔絕了危險,也失去了寬廣望向藍天的視線和自由,隨著時代進步火車鐵路地下化,原有吵雜的鐵道化成了城市的花園,沿著原有的軌跡一直前進展開更自由的新生,週圍原本狹窄的巷弄小路豁然開朗,泛黃褪色的牆面鬥窗上流露出過往的時間留下的歷史記憶,色彩躍動的街頭壁畫藝術讓灰暗不明的建築,誕生新世代的彩色光芒在顏色筆跡交叉產生一幅幅美麗動人的故事。
本來是要去鳳山拍菜市場心想換個路線在無意中發現鐵道街沿途有大型壁畫,而且一直陸續增加持續的創作中每天都一直持續著在這九、十月的大太陽下一直到深夜持續不斷的豐富高雄的城市臉孔,從早到晚由下而下從淺變深,一面面原本單調斑駁發霉的牆面化身成藝術創作,在高空做業機的移動、畫筆顏料的揮灑、汗水體力的消耗下,一直改變原本無聊的都會牆面,揮別了原來只有遮風避雨的宿命,多出瑰麗多彩的新生命。這次用了Summilux 28mm f1.4、Voigtlander vm 10mm f5.6、Apo Summicron-M 90mm f/2 ASPH、Ttartisan 7.5mm f2,在白天晚上花了四天時間記錄了整個過程,而且現在仍在進行中而我也會持續的去記錄。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X-Pro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4000光圈f2至f8感光度2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後原本沿路的鐵道逐漸改成綠園道地景公園,目前從愛河旁的鐵道至鳳山地區,鐵路地下化全線超過15公里新闢出的綠園道綠蔭地景,合計面積多達10個中央公園大,原本的鐵道變綠廊帶,廊帶兩側道路命名為鐵道街,接鐵路地下化的新時代,相關園道也陸續完工展現出十分整齊開闊的環境,而且因為最早高雄車站座落於高雄市中心,市區則因地面鐵路的原因多出許多路障和交通號誌,不但影響車流並且阻礙都市現代化的發展,導致南北高雄交通的往來都須依靠經過三條主幹道分別是中華地下道、中博高架橋、民族陸橋。而常常在尖峰時段形成交通瓶頸造成塞車。此外鐵路的所佔的面積也相當龐大,在整個鐵路地下化之後原有鐵路路面空間就能釋放出做更好的設計運用增加高雄的現代化。高雄鐵路地下化於2009年6月26日正式動工,在地上鐵路均以在2018年10月14日切換通車,只剩下高雄車站與地面工程則預計2023年全數完工,鐵路地下化後,透過復興一路、自立一路、中庸街、市中一路、同盟三路、大順三路串接,重新縫合了高雄的南北交通,除了原本台鐵左營、高雄、鳳山三站改為地下化車站,還在區間增設七座新站,復設車站:內惟站、鼓山站、三塊厝站新增車站:美術館站、民族站、科工館站、正義站。
超過15公里的舊鐵路變身成為植滿花木的城市綠園道,有中央景觀綠廊帶及新平面道路,包括地景步道、林蔭步道、自行車道等,連結既有自行車道系統及節點廣場、水廊等相關設施並且種花植樹形成都會綠洲,早晚都有許多遛狗和散步運動的民眾,在這裡享受鬧中取靜的悠閒綠意。而除了這些傳統即有的花草樹木、步道、自行車道、運動遊戲設施外,也多了一份藝術氣息,就是在沿著原鐵道兩旁的建築上做大型牆面壁畫,早在苓雅國際街頭藝術節自105年創辦以來,就已經在苓雅區的衛武營迷迷村和正義車站旁的民房,結合橫跨歐、美、亞洲25個國家、55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完成訐多大型牆面壁畫、公共藝術創作,完成127面大型建物牆面彩繪及各項小物件,讓苓雅成為全台首座「國際大型壁畫區」,之前這些地方都陸陸續續去拍攝過多次,整體營造的氛圍彷彿走進了一個彩繪的藝術世界。這次在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後原本沿路的鐵道逐漸改成綠園道地景公園,兩側的建築在拆除了鐵軌圍牆石塊水泥柱交通號誌之後,又開始了大型壁畫的藝術創作,從愛河旁的鐵道兩側的建築開始一直到鳳山地區,每一幅壁畫之美主題性更是多變,有抽象有可愛有單純有復雜,不同的線條色彩在斑駁的牆面上,任意揮灑出屬於這座城市的另一種樣貌,除了增加景觀綠廊帶美麗的風景,更是旅人駐足欣賞的打卡熱區,構建一個現實夢幻並存的時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