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生活中都脫離不了所謂的傳統市場俗稱菜市場,菜市場裏除了固定雞鴨羊牛魚肉類海鮮和蔬菜水果以及熟食的傳統攤位之外,還有一些隱藏在其中的傳統製麵加工廠,為許多地方的麵店、小吃攤、甚至飯店餐廳,生產不同規格種類的麵條、水餃皮、餛飩皮之類的麵類加工品,自己平常早起都幾乎會常去菜市場拍照,因為早晨的陽光很柔角度很特別常常製造出一些有fu的味道,而一些肉類海鮮和蔬菜水果以及熟食的傳統攤位是我常常拍攝的地方,傳統的製麵廠則是之前在高雄鹽埕區和新興區的菜市場看過但都不大也少見開工有時候沒碰到,拍過十幾個菜市場也只看到這兩家製麵廠,而且沒有很仔細去拍攝整個製麵的過程大多拍各幾張或固定角度,這次到鳳山市場拍攝恰巧碰到了一家製麵廠,也正巧在製作餃子外皮,就這樣和製麵師傳一邊聊天一邊拍攝也了解了不少的製做流程,實在是行行有獨門密訣啊,聽製麵師傳一邊說一邊做很快就汗流夾背,實在不輕鬆。
在肉類海鮮和蔬菜水果的味道四溢的陰暗環境中,空氣中夾雜早起菜市場工作人們的辛勞,使得我們有新鮮多樣的肉類海鮮和蔬菜水果可以挑選,在鳳山市場的一角生銹褪色半開的鐵捲門,紅的塑膠和金屬的盆子堆放在角落,看著上面殘留的麵粉渣,知道它們已經完成任務在休息了,已經將高筋麵粉及鹽、水依比例同時倒入桶中攪拌完成麵團。在大型的擀麵機昏暗的日光燈下努力將不規則的麵團壓製成一塊塊扁平的寬麵條塊,然後用木棍串起捲成整捲再重覆的輾壓,製成更薄的形狀方便接下來的變身,隨著越來越薄越來越長,耍重複壓合提高寬麵條塊的Q度,用滾桶收捲起來在重覆的捲收重疊需灑上太白粉以防麵塊之間黏在一起,放到工作臺上再將長長薄薄的寬麵條塊再切成齊頭規格,用圓形金屬模具直接由上往下加壓製寬麵條塊,切割出圓形的餃子外皮形狀,並重覆至麵塊用完之後再將其它切割出圓形的餃子外皮形狀旁不能用的不規則麵塊,再加水和麵團成重覆上述的流程重覆製作餃子外皮,看起來好輕鬆其實很需要查眼觀色和軟硬兼施,在和麵輾壓時需注意形狀厚薄之外,移動搬運製作需要軟中帶硬才能將這又重又軟的寬麵條塊變成一張張又薄又圓的水餃皮。
這次拍攝鳳山市場這家製麵廠是一個意外,其實只是去拍菜市場想不到有製麵廠,奇怪之前為何沒看過RRR,一開始也是先在外面先拍個幾張,看到師父再拍個幾張感覺不抗拒再聊天簡單自我介紹,聊天時相機依然在拍攝我仍然不斷的移動、觀察、按快門,在角度、構圖、景深試著做出最有張力的畫面的構成,在聊天中除了打破陌生感並且拉近距離,讓在移動、觀察、按快門,在角度、取景、景深有更大的靈活運作空間,以28mm f1.4轉接在X-Pro2上用40mm左右的焦距和f1.4的大光圈製造出淺景深的效果,來呈現出製作過程的辛苦情形,並且捨棄用廣角鏡頭拍攝全景,用前後景深的方式來隱喻整體的工作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實在不錯很久沒有拍這類和人互動的題材了。使用鏡頭Summilux 28mm f1.4: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X-Pro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4000光圈f4感光度2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