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在許多大多數人年輕的攝影同好朋友的即有印象中,哈蘇Hasselblad並沒有像Canon、Nikon、Sony、Leica....等等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它在攝影的歷史地位和長達數十年深厚影像的經驗和技術,卻是無人敢忽視的存在,從底片時代一直到數位時代都是如此尤其是X1D、X2D、907的推出。在許多專業攝影師或業餘高階攝影者眼中,哈蘇和徠卡一樣同為120中片幅和135全片幅的王者,是許多攝影同好朋友的終極夢想之機,但時今日在科技進步許多高階的相機功能越來越強價格確越來越優惠,從Mamiya ZD開始到PENTAX 645D一直到HASSELBLAD X1D和GFX50S、GFX50R,120數位中片幅才進入價格平怡近人的世代,而且功能強大易用配件週邊齊全,而GFX100S和GFX50S以及GFX100S2和Hasselblad X1D、X2D、907更是將這股浪潮推至最高,直接淹没了135全片幅高級旗艦機的頭頂,使為120數位中片幅開始平民化的時代而且功能越來越强大。

 

    提到中片幅相機不論是數位或是底片,你很難繞過Hasselblad這個品牌,看到6X6正方型1:1片幅許多攝影迷老司機直覺想到的就是哈蘇的正方型規格,從1948年10月6日,推出了第一臺民用相機—哈蘇1600F,從美國登上月球的那枚著名的腳印照片就是出自哈蘇的鏡頭,許多我們熟悉的照片都是出自哈蘇,就這樣6X6正方型1:1片幅幾乎成為了同意詞,也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這種6X6正方型1:1片幅在120底片誕生之初便存在的比例,到了社群媒體Instagram的時代又獲得了重生。近期正方形構圖的照片大為流行,有些人是因為迷戀Polaroid 拍立得,或想要模擬6X6哈蘇,雖然拍攝後也可以在事後軟體裁切,但和現場拍攝構圖的臨埸感覺不同,而目前數位中片幅相機只有Fujifilm GFX50和GFX100系列可以提供多種片幅規格切換的功能,所以當然經典的正方型一定要,在GFX50SII上除了4:3和65:24的片幅尺寸,我最喜歡的就是正方型1:1片幅,可以模擬6X6哈蘇的感覺可說是一機多用途又可以回味以前拍120的時候。

 

    6X6正方型1:1片幅與我們目前常見的3:2或4:3的影像比例不一樣,6X6正方形的高與寬相等,所以不論拍攝的那種主題,在整體的框架上視覺效果呈現出十分穩定的形態,觀看的感覺完全不同於長方型也不需考慮直幅橫幅構圖,而一開始拍攝正方形構圖時,就要注意影像畫面中的水平線和垂直線是否歪斜,只要略有歪斜就呈現畫面很不穩定彷彿重心不穩。所以只要保持畫面中的垂直、水平線條,就能夠拍攝出四平八穩的有安定感的影像。由於在市面上的媒體都呈現長方型我們習慣於觀看長方形的照片,加上現在幾乎所有相機的感光元件都是長方形尺寸,所以我們會覺得正方形的尺寸是裁切左右兩邊出來的,一開始在思考拍攝上會覺得不習慣感覺有許多限制與不確定。其實可以用想像的方式把高度拉高,反而會有種上下天地變寬變廣的視覺感覺,我們對著正方框構圖的時候,常見的都會把主體放在中央,這做法在有長方形尺寸的片幅中是不同的方式,更顯示出正方型1:1片幅的視覺集中度強烈吸引人,產生不同於習慣看到直幅橫幅構圖,呈現出特別、穩定、經典的畫面質感。

 

    另外除了單眼哈蘇相機還有為許多典型的中片幅雙眼照相機,也是邊長為6x6cm的正方形影像,使用和哈蘇類似以腰平的方式手持,向下觀看毛玻璃取景對焦拍照,例如30年代紐約街拍攝影師Vivian Maier的攝影展上,有一張照呈現她將相機掛在肚子上按快門,偷偷拍攝路人影像時比較不容易被發現。使用中片幅部份相機,在毛玻璃上看到的影像畫面是6×6cm,毛玻璃觀景窗裡的影像雖然上下方向不變,卻是左右顛倒的鏡像,因為取景影像是經過反光鏡反射一次後而形成的。所以許多人在使用底片中片幅相機最不習慣就是這個和極大的快門震動,所以取景時若有精準的左右調整構圖,這就需要常練習來可以習慣。而使用GFX50SII則無此情形,哈蘇的V系列相機從1957年的第一代到停產的503CW在結構外型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所有的鏡頭與片盒幾乎可以互相搭配,還有V系列使用的數位機背,讓超一甲子的老相機身也可以變成高畫質的數位相機,但哈蘇數位機背加上503CW價格是GFX50SII的兩倍價格,相對的GFX50SII可以可以提供多種片幅規格切換的功能加模擬底片程式,加上33X44中片幅不同於35mm片幅用隔放裁切成正方式不會影響畫質,可以搭配輕鬆的模擬出以往底片的效果味道表現出一種復古經典的歷史感實在太方便,超適合喜愛底片效果的攝影同好們,也建議使用GFX可以切換多種構圖尺寸,有時產生的變化和趣味甚至挑戰感不遜於換相機或鏡頭,也多了一種創作的模式,在拍攝上更靈活多變。

arrow
arrow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