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1860年代,大片幅的相機便已出現在市面上,但因為使用時太麻煩就被市埸淘汰了,之後出現的6X8、6X9、4x5、5X7、8X10的蛇腹中大片幅相機在變形透視和景深控制的功能上提供優異的操作性能,可以直接或間接平行移動和中心擺動和傾斜系統,來控制景深清晰度和變形透視,而早期35mm片幅和中片幅相機雖然可以接專用的蛇腹但無法像蛇腹中大片幅相機好用,最後品牌廠商才研發移軸鏡頭來達到控制景深清晰度和變形透視。而最早期是Nikon在1962 年就成功開發出這獨特鏡頭稱為"PC-Nikkor"的鏡頭,但僅提供直接的 SHIFT平移功能控制,但不提供 TILT 傾斜控制。直到Canon於 1973 年推出的FD TS(傾斜和移位)35mm f/2.8 SSC,才是第一款真正將這SHIFT和TILT功能整合到同一鏡頭中的鏡頭類型。而奧林巴斯也和Nikon一樣推了OM Zuiko 35mm f/2.8 Shift和這次的主角OM Zuiko 24mm f/3.5 Shift,因為是四十年前唯一24mm焦段又成像圈大所以從早期就被改裝在數位機背上使用,這次入手先測試了35mm全片幅Sony A7R3的4000萬畫素没有問題,這次換Fujifilm GFX50SII的33x44中片幅不知效果如何?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Shift轉接Fujifilm GFX50SII:操作使用
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Shift其實移軸使用設計上有些特立獨行,操作移軸是直接用手推動調整移軸mm刻度,没有鎖定鈕或移動鈕,不同其它移軸鏡用每30度調整旋轉一刻度,可旋轉至180度或360度旋轉定位後移軸,是設計水平移動軸和垂直移動軸兩個獨立的機械結構,可以單一方向能移動 8 mm,個人認為這樣的設計不是太保險和精準,但操作上比起其它的同類形鏡頭方便簡單多了,也没有之前像Canon或Nikon..等等有移軸鈕和鎖鈕很出突出不方便對焦或收纳不方便,光圈環一格式設計檔位清晰好用,對焦環滑順操作手感柔順,鏡頭有個FOV 按鈕,可在全開和光圈環設定之間切換光圈十分好用。將光圈環設定為f8,然後當你需要對焦時,只需按下「FOV」按鈕「釋放」光圈,鏡頭就會打開到f3.5。對焦後,重新按下按鈕,即可 f8 進行拍攝,有內建的一組濾色鏡。有一個環轉動它可以在透明、Y48、O56和“R60之間切換適合黑白攝影使用,為 Fujifilm GFX50SII的EVF畫素不高加上廣角在手動不好對焦,建議開峰值或放大對焦或縮光圈,Fujifilm GFX50SII加上轉接環不會頭重腳輕,手持拍攝平衡感極佳,但對焦環和移軸環比較輕柔容易碰到就移動需注意不然容易脱焦上腳架拍攝最保險,上腳架拍攝不會意重心不平均的情形,另外最短對焦距離30cm近距離對焦行程很長,但是很實用。因為光學設計的第一片是凸出鏡片所以直接無法上濾鏡需注意。
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Shift轉接Fujifilm GFX50SII:鏡頭規格
生產日期:1983年
鏡頭型號:OM-ZUIKO SHIFT 24mm f3.5
卡口類型:OM卡口
鏡頭焦距:24mm
最大光圈:f/3.5
最小光圈:f/22
畫幅格式:FX/35mm
最大視角:84°
鏡頭鏡組:10片12組
最對焦距離:0.35米
鏡頭尺寸:84x75mm
鏡頭重量:510g
光圈葉片:6片
移軸範圍:-10mm、+10mm
內建濾鏡:L39、Y48、O56、R60
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Shift轉接Fujifilm GFX50SII:色調層次
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Shift,24mm乘於0.79等於19mm是超廣角鏡頭,內部對焦系統在最近距離可對焦至 0.35m,0.35m實際使用很好用在f3.5光圈近距離拍攝還會有淺景深效果,因為光學上由12片10組鏡片設計組成。前鏡片凸起的大片採用稀土超低色散玻璃(Olympus稱為特殊低色散玻璃),在無電腦輔助早期光學設計的時代以在最大限度地減少色差,確保出色的邊角分辨率。因為其突出和超大的前部元件,鏡頭設計有內建花辦形的遮光罩,保護最前面的凸超 ED 玻璃鏡片。搭配Fujifilm GFX50SII色調上有些清新亮麗,層次細節比Sony A7R3好上許多,層次上不移軸f3.5就算中心銳利邊角尚可,若縮小光圈可以稍微改善或用軟體銳利化較好,Zuiko 24mm f/3.5 Shift因為是早期的超廣角鏡頭所以抗耀光能力較差,使用上需注意光線直接照射鏡頭避免不正常的鬼影眩光,另一方面轉接在33x44的中片幅上仍可以移軸,若移軸在5mm以内無暗角,7mm邊角會有的劣化情形,超過7mm邊角會有明顯的黑角,測光也會有誤差需注意。還有一些輕微的桶形變形,在軟體上很難完全消除,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非常明顯,使用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較,基本上建議轉接Fujifilm GFX50SII儘量縮光圈比較好。不過在面對一些建築和空間的主題 Shift的功能確實很方便而且效果,是很實用的功能。
測試地點:武德殿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1000光圈f3.5至f11感光度200至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大東濕地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1000光圈f4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和好咖啡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2000光圈f3.5感光度8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建業新村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1000光圈f3.5至F8感光度100至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Shift轉接Fujifilm GFX50SII:個人看法
奧林巴斯株式會社是一家精於光學與成像的日本公司。產品包括相機、鏡頭、顯微鏡、內視鏡與其他醫療設備。其相機與鏡頭設計的歷史十分悠久。奧林巴斯真正革新的相機為1959年的PEN型號,在當時非常小巧輕便的半格相機。半格意指可在一卷標準的36張軟片拍出72張18 × 24 mm格式的相片引起話題風潮。之後以同樣的設計精神創作了精巧專業35mm單眼相機OM系統以跟尼康及佳能競爭最佳銷量。OM系統因其比對手產品精緻小巧許多的外型以及創新的設計功能如TTL自動閃光而引入了更輕便相機的新趨勢,最終該系統擁有14個不同機身與約60個鏡頭。Zuiko系列鏡頭本身也以小型而著名像f2軍團例如:21mm f2、24mm f2、28mm f2、35mm f2、50mm f2、85mm f2、90mm f2、100mm f2,並因其鏡頭焦距打破了一些光圏的記錄例如:250mm f2、350mm f2..等等。可惜沒有跟其它的競爭者一樣進入自動對焦市場,導致在AF SLR市場的落後。因為策略因素明顯落後Canon、Nikon、Leica、Sony,最後將生產相機鏡頭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出售。於2020年6月24日奧林巴斯宣布出售相機影像業務予日本產業夥伴,今後專注醫療設備產品。而影像部門被收購後更名為OM數位解決方案。走向和美樂達一樣的结局,也明顯表現出市埸的競爭一不小心就落後再來被淘汰,其實Olympus的光學實力和造鏡工藝有目共睹,自己因為玩Fujifilm GFX50SII也才接觸認識Olympus才了解到除了Nikon、Canon、Pentax、MINOLTA四大相機天王之外,還有這家厲害的奧林巴斯的存在,只可惜没有持續用對方式發展而逐漸没落,只能靠用OM鏡轉接無反數位相機來體會往日的榮耀和盛名。
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Shift轉接Fujifilm GFX50SII:重點功能
市面上的35mm片幅移軸鏡頭從廣角有15mm到望遠焦段有135mm的焦段分別,依功能有分成兩大類,一種同時有平移(Shift)和傾斜角(Tilt)的移軸鏡頭,一種是只有平移(Shift)的移軸鏡頭,早期的移軸鏡頭大多是只有平移功能的移軸鏡頭,現今單眼相機或無反相機以Nikon PC-E或Canon TS-E、TS和少數的副廠鏡是同時有平移(Shift)和傾斜角(Tilt)的移軸鏡頭,其它的例如:Olympus OM Zuiko 24mm f/3.5 35mm f2.8 Shift、Nikon PC 28mm f3.5 f4 35mm f2.8、Pentax 28mm f3.5 Shift、Contax 35mm PC、Leica 28mm f2.8....等等都是只有平移(Shift)的移軸鏡頭,最初移軸鏡頭是用來拍攝建築空間居多,因為普遍建築物的高度都比拍攝者高,想要拍攝建築物的全郭,就需要以仰角拍攝。會形成傳統會聚的變形情形,就是建築物的下半部份比上半部份大,使用平移將鏡頭前端抬高校正透視變形,而隨著數位相機出現產生了拍攝全景相片的功能,可以光學合成拍攝出變形較少的全景相片。先用腳架固定相機,然後利用平移功能拍攝由最左至最右的畫面 (通常是最左、中間、最右共三張相片或左右各一張二張相片),再透過後製功能合成,就能得出一張視野較一般相片廣闊的相片。因為需要平移(Shift)和傾斜角(Tilt)所以移軸鏡頭的影像圈很大,都可以覆蓋到中片幅相機,甚至被改裝在中片幅相機使用,之後無反中片幅數位相機出現更是被廣泛的運用,但老實說用過Canon、Nikon、Laowa、Olympus的移軸鏡頭,個人感覺在不使用軟體銳化的前提之下,只有Nikon PC-E或Canon TS-E現代的移軸鏡頭在銳度、層次、抗曜光上是可以接受,而其它早期底片時代的移軸鏡頭,老實說銳度、層次、抗曜光上都不大行只有影像圈很大没有暗角和黑角的優點,而其它的銳度、層次、抗曜光都需要軟體强化許多才接近現代鏡的水準,所以在無反中片幅數位相機上使用這些是必須注意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