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三鳳宮中壇元帥生日進香廟會今年十分熱鬧而且是從早到晚川流不息,而各家的寺廟各式的陣頭,一直排隊大約有一、二百公尺十分壯觀,其中樂隊、旗隊、神轎、神將、神偶、乩童、信徒、舞龍舞獅,非常盛大是近年來少見的盛事,而且整天樂聲、鞭炮聲、人聲不斷,遊覽車貨運車連綿不絕大排長廠,不過天氣很熱加上鞭炮更熱,不過第一次看到放鞭炮放好放滿放到滿天飛,每一個陣頭進場放鞭炮後有許多人澆水清掃再重新佈置一大片鞭炮彷彿一條條的紅色火龍爬滿整個廣埸,點燃瞬間濃煙火光四溢整個氣勢馬上噴發至最高點,完全表現出臺灣進香廟會的藝術文化特色。
刈香又稱割香。是神明乞取香火之義。 而這一類的宗教活動,其來源也是從早期先民在渡海來台開墾時,所帶來的一種宗教儀式,並衍生出台灣早期特有的宗教文化,一直延傳下來。
進香是神明與神明之間的香火乞求,大致可分成兩類:
1.神明在每年或若干年有固定一段時間回到原來分靈的祖廟去謁祖,求取香火。
2.對於比較有名氣或較具權威性質的廟宇,進行廟宇參訪、相互交流,並乞請香火,如每年大甲媽祖到嘉義奉天宮進香活動。
另外,像台南的進香活動比較傾向於固定幾年一次的王爺出巡,然後燒王船或是到海邊溪邊進行請水的儀式。
三鳳宮中壇元帥生日進香廟會時間很長,從早到晚人聲鼎沸十分熱鬧從中秋節連假一直到國慶連假幾乎是每天都有進香(刈香)廟會,一連大約七至十天每天我都帶著相機去拍,而因為之前是用Canon拍攝這次想改用Leica來拍看看,,所以帶了Leica M240二臺和Noctilux-M 75mm f/1.25 ASPH七枚玉以及voigtlander vm 15mm f4.5三支鏡頭,參拜的的寺廟陣頭都會先在三鳳宮外馬路上在先展開陣頭架勢準備進入,各式的樂隊、旗隊、神轎、神將、神偶、乩童、信徒再依序依禮儀祭拜後入宮內安座或再開法會...等,所以會先用Noctilux-M 75mm f/1.25 ASPH先拍攝用壓縮大光圈的效果,將陣頭壓縮在同一個畫面有一種如水彩畫般的效果。之後魚貫入場拍攝神將、神偶、乩童的特寫、動作、神情很震撼尤其神聖降駕是操五寶時,星劍 刺球 釘棒 斧頭 鯊魚劍往乩童身上招呼,血光四起顯現出神威驅邪避煞的作用現場還有用用米酒酒精來噴消毒止血。各式陣頭拼功夫、拼埸面、拼看頭、像電音三太子、辣妹歌舞團....等等,是近年來少見熱鬧的廟會慶典。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240、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8000秒,Noctilux-M 75mm f/1.25 光圈f1.25至f1.4、七枚玉光圈f2至f5.6、15mm f4.5光圈f4.5至f8感光度100度至2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基本上「刈香」分成「刈海香」、「刈山香」與「刈廟香」。
(一)「刈海香」或稱「刈水香」即刈香的前幾天在海邊搭壇舉行招軍兵馬的儀式,隨即安插招軍旗,等過幾天刈香的日期到達時,信眾將神明神轎與各陣頭一同前往刈香的地點,然後由道士請神、開營,代表主帥(此次刈香的主神)調兵遣將(五營兵將),等待「請火」或「請水」的時刻一到,再請神明下降神輿轎內,讓神明大展神威,加上五營兵將各司其職有如打仗一般,而信眾再將神輿轎抬到水裡,去把水中的鬼魂邪煞等不乾淨的東西,收來當神的兵將,最後有請火或請水的儀式達到高潮,也就是以請火後的香爐內香煙或請水的器皿內的神水來當作此次刈香活動乞取香火或請水的信物。
(二)「刈山香」即刈香的前幾天在山上平地搭壇舉行招軍兵馬的儀式,隨即安插招軍旗,等過幾天刈香的日期到達時,信眾將神明神轎與各陣頭一同前往刈香的地點,然後由道士請神、開營,代表主帥(此次刈香的主神)調兵遣將(五營兵將),等待「請火」或「請水」的時刻一到,再請神明下降神輿轎內,讓神明大展神威,加上五營兵將各司其職有如打仗一般,而信眾再將神輿轎抬到水裡,去把山中或山上溪邊的鬼魂邪煞等不乾淨的東西,收來當神的兵將,最後有請火或請水的儀式達到高潮,也就是以請火後的香爐內香煙或請水的器皿內的神水來當作此次刈香活動乞取香火或請水的信物。
(三)「刈廟香」就是到具有權威性質或回到祖廟謁祖進香,為了領兵將來乞求對方廟宇的香火,並將對方廟宇香灰置入帶來的香爐內,作為此次刈香活動乞取香火的信物。而另外一種就是透過請火的儀式,並以請火後的香爐內香煙來當作此次刈香活動乞取香火的信物。
但「刈廟香」與常說的「過爐」的意義不太相同。一般是指到遠處的有名的香火旺盛的廟宇去朝拜,並讓來訪的神明從對方廟宇的香爐之上面,經由信徒用手傳送入與送出廟門,並強調經過對方神明香火之薰陶的儀式意義,「過爐」這一類的活動算是「進香」活動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