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壇元帥生日,中壇元帥名為李哪咤俗稱三太子、太子爺、太子元帥,有著三頭九眼八臂,手拿乾坤圈,腳踩風火輪,許多廟前都會供奉一尊中壇元帥視為保護神臺灣的道教將祂尊為護法主將。,每逢農曆九月初九中壇元帥生日亦是傳統的重陽節,前來拜拜祈求保佑的信眾也非常的多,太子爺統帥宮廟五營神兵的中壇故又稱為中壇元帥,俗稱三太子的中壇元帥多以兒童為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而每年的從農曆八月的例假日到九月初九,每天都有許多遊覽車和貨車,帶來無數的信徒和陣頭來進香(刈香),這次的進香(刈香)廟會,從早上就開始一直有許多許多遊覽車和貨車排隊進入,而各廟宇的信徒和陣頭來進香(刈香),也造成三鳳宮現埸擁擠要進香(刈香)依序排隊進場(連外面的馬路都管制),在廣埸上先展開陣頭架勢,各式的樂隊、旗隊、神轎、神將、神偶、乩童、信徒依序依禮儀祭拜後入宮內安座或再開法會。
三鳳宮舊名三鳳亭,所祀主神為中壇元帥哪吒太子。太子爺廟為昔時三塊厝住民之守護神,故又稱為三塊厝太子爺廟。建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三百餘年矣。昔時本廟為茅葺草創,經過幾番擴展重修,使成為略具規模之廟宇,據台灣文獻鳳山縣誌所載,太子廟再縣西十里,屋八間〔額三鳳亭〕,同治年間張鑑道同治銜重修,至民國五十八年適一百年。期間民國九年有重修一次,民國三十六年再重修,民國五十三年為打通建國三路廟前段抵觸道路時被拆,仍擇地重建廟宇於今河北路現址﹔建造時間共造了七年至民國六十年始完成,將三鳳亭改稱為三鳳宮。
「刈香」又稱「割香」。是神明乞取香火之義。 而這一類的宗教活動,其來源也是從早期先民在渡海來台開墾時,所帶來的一種宗教儀式,並衍生出台灣早期特有的宗教文化,一直延傳下來。進香是神明與神明之間的香火乞求,大致可分成兩類:
1.神明在每年或若干年有固定一段時間回到原來分靈的祖廟去謁祖,求取香火。
2.對於比較有名氣或較具權威性質的廟宇,進行廟宇參訪、相互交流,並乞請香火,如每年大甲媽祖到嘉義奉天宮進香活動。
這次三鳳宮中壇元帥生日進香(刈香)廟會時間很長,尤其是從中秋節連假一直到國慶連假幾乎是每天都有進香(刈香)廟會,一連大約七至十天每天中午上班前我都帶著相機去拍,而因為之前是用Leica拍攝這次想改用Canon來拍看看不同的感覺,所以帶了Canon EOS R和Canon TSE-24mm f3.5L和EF 50mm f1.2L以及Minolta RF Rokkor 250mm F5.6反射式鏡頭,因為參拜的寺廟很多都會先在三鳳宮外面馬路上在進入廣埸前先展開陣頭架勢排隊好,各式的樂隊、旗隊、神轎、神將、神偶、乩童、信徒再依序依禮儀祭拜後入宮內安座或再開法會...等,所以會先退到比較遠的位置用Minolta RF Rokkor 250mm F5.6先拍攝用壓縮的效果(因為最大光圈只有f5.6又要提高快門速度,所以感光度都用400度至800度),將長長的陣頭架勢,壓縮在同一個畫面產生一種如油畫般的炫爛效果。之後魚貫入場改用Canon TSE-24mm f3.5L拍攝整體的隊伍和進行的祭拜禮敬儀式,過程中鞭炮聲不斷煙火四射濃煙四起,整個場面萬分熱鬧非常的有看頭,尤其是信徒將神轎合力從高二層樓的樓梯扛進三鳳宮內,最後用Canon EF 50mm f1.2L拍攝神將、神偶、乩童的特寫,所有過程十分精彩而且壯嚴隆重,其中各式陣頭拼功夫、拼埸面、拼看頭、像電音三太子、辣妹歌舞團....等等,是近年來少見熱鬧的廟會慶典。技術資料:拍攝相機Canon EOS R、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8000秒,TSE-24mm 光圈f3.5至f5.6、50mm f1.2L光圈f1.2至f2感光度100度至8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