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先天的光學獨特性和後天軟體標準性

             因為下雨所以無法出去拍照,所以把最近想了一些事情,思緒整理之後發表一些個人的看法,有關於最近我把萊卡M9P賣掉之後,寫了一篇悼念文,引起許多同好朋友的關切或者是想法或者是共鳴,其實老實說第三次使用Leica M9P了也賣掉第三次,這一次感觸是最强烈的,不過剛開始雖然有些失落,但在賣掉想法上拍攝上,其實比以前更開闊簡單自由多了,嚴格的說應該是沒有再繼續沉迷萊卡的顏色或者是說CCD的顏色,應該是說我自己也想開了,拍攝攝影的作品,不能夠只是在乎色調層次色彩,似乎構圖光線主題的情緒表現更加的重要,只要拍的好是不是用Leica好像就沒那樣重要,當然一部分也可以我用2400萬畫素的Nikon ZF也有差,因為它滿足了我對畫面質感的要求,而且價格也不會太員,雖然比不上徠卡但是最少也要超過60分,屬於一個及格的狀態,也讓我不用常再用測距式對焦拍攝,直接用EVF電子式觀景器在對焦上,其實變得更迅速更方便,也不用馬上依賴自動對焦轉接環,也讓我有一些時間可以等待第二代的自動對焦環,來實現更方便的拍攝方式,有時候放棄一些反而可以得到一些。


             萊卡之所以能夠有名在於它的層次十分的順滑柔和,色調柔和細緻再加上成立體感十足,我個人認為是萊卡特別的地方,當然他的相機也十分耐用好用也不在話下,但這個人認為僅限於是底片時代的時候,進入數位時代之後一開始萊卡推出R系列數位機背,其實是叫好但是不叫座,在各項規格上其實都有點跟不上日系的品牌,雖然拍起來效果不錯,不過在萊卡測距式相機M8.m9出現,萊卡開始進入完全的數位時代,R系統也不再研發,直接從M系統出發,一直到現在最新的M11推出了,徠卡從每一代的數位測距式相機,每一代都很有特色每代都很棒,但是我覺得它的味道,從很久開始就逐漸在,失去中為什麼呢?因為數位修正的部份越來越多,簡單的說現在萊卡的照片感覺雖然層次色調上仍然是很有特色不過大完美,真的也很有立體感,但是也是因為這樣太完美,而缺少了原有萊卡的缺陷美之個性魅力,或許這樣子講不公平,在數位時代的標準上本來就是要力求完美,包括連鏡頭的表現也是,除了一些復刻版之外現在萊卡的鏡頭,也都是要求要銳利色彩鮮豔層次細緻,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跟其他日系品牌的鏡頭感覺上就不再那麼有特色,感覺上就只是變得越貴而已,相對於底片時代的演進,還有M8、M9、M10、M240其實都有忠於他自己的特色,因為特色而受到青睞受到使用者大力的愛護,而使用我覺得老鏡的使用者從不會因為鏡頭表現解像力進步,而去用一支鏡頭相反的是,鏡頭能夠帶給他特色的感覺才會使用,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Leica先天的光學獨特性和後天軟體標準性,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能其實個人認為萊卡能夠如此的有名又貴,如此能夠的受到大家的喜愛追棒,其實是來自於他先天光學和製造工藝的百年堅持,還有擇善固執不跟隨潮流,創造出它獨特的魅力個性,但進入數位時代之後慢慢的,反而開始把一些東西過度標準化,開始讓軟體修正許多光學變形不完美的問題,雖然看起來照片很漂亮,看起來很吸引人,但是總覺得只是一種表面的漂亮,而沒有內涵的美,當然也許多同好朋友把最新機種用的出神入化個人十分配服,雖然後續講這樣有點抽象,但是用過老鏡的人用過老機的人,應該都會有這種感覺,並也不是新的相機不好,但是就我用過的相機像SL2、Q2、M10R感覺上,其實數位感很重,為什麼?有可能是要配合現在的想法跟需求,必須要變得更方便更貼近需求,譬如WIFI上網、套版功能、畫框功能、高畫素、數位修正....等等,能夠迅速的PO在社群軟體上,其實這是目前許多人的要求跟需求,這樣並沒有不好,但是似乎太迎合大眾的要求,反而失去獨特性的存在,當然商業的要求在利益之前,也必須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不過如果沒有獨特的個性與特色其實對於徠卡的玩家來說並不是最好的,因為容易被取代,就像Nikon ZF取代了我的Leica M9P,有朋友說下次可以再買回來Leica M9,我說十幾年的相機讓它休息吧,而也讓我休息,至少是對Leica痴迷的態度休息,因為它似乎不再吸引我了。


 

arrow
arrow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