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Laowa 12-24mm f5.6超廣角鏡頭搭配Leica M10R拍攝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因為其超過120度的超廣視角加上仰角的位置,將其全3D曲面帷幕建築表現的雄徫壯觀甚至有些科幻感,當天的光線加上用黑白來表現,整體的風格有些超現實的藝術感,然而除了靠攝影者的觀察和掌握以及取景之外,最直接的就是超廣角鏡頭的運用,許多人印象中超廣角鏡頭使用上尤其在台灣的都市裡,一不小心使用就容易拍到許多雜物例如:垃圾桶、電線桿、招牌廣告、路人....等等,或大而無當整個畫面没有重心找不到主題或表現不出主題訴求,這次因為拍攝高雄港埠旅運中心使用超廣角鏡頭,和同好朋友私聊了許多,想了想將個人想法寫了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給大家參考,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廣角優點
1.廣闊的視野:
鏡頭的數字焦距愈短、代表視角就會愈越寬廣,除了能捕捉人事場景中多於標準鏡頭和望遠鏡頭外,還可以增加畫面的空間縱深感,讓主題看起來更加氣勢十足。
2.景深較長:
超廣角鏡頭的景深較長,能讓被拍攝物前中後的人事景物,一起被明顯的表現出來,而不至於有前景或後景模糊,呈現出銳利的畫面,有一種清晰感十足的風格。
3.透視效果明顯:
透過廣角鏡頭所拍攝出的影像,近距離的人事物會顯得越大越有份量、而遠方的人事物則會顯得更小越輕的感覺,使畫面上的元素產生十足的對比感,可以創造出立體對比的攝影效果。
4.拉長主體比例:
拍攝人像人文街拍之時,將四肢身體靠近置放在相片四邊角落,就可以表現身體手腳拉長的效果,讓人體比例自然變得更加修長,在底片時代常使用此法,數位時代則可以用軟體做到。
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廣角缺點
1.容易產生變形:
廣角鏡頭在畫面中容易出現扭曲變形等缺陷,而超廣角鏡頭則更明顯,所以鏡頭的焦距愈短、拍攝距離愈近,或水平垂直線明顯的建築物體,這種變形的現像就會愈明顯,尤其是早期的鏡頭,現代的鏡頭則變形比較好。
2.明顯桶狀變形:
超廣角鏡頭會使畫面影像四角向外,邊緣如木桶般凸出的變形現像稱為桶狀變形,底片時代只能靠鏡頭本身的光學設計,數位時代可以透過軟體來改善。
3.最大光圈太小:
大部分的超廣角鏡頭為了更寬闊的視角和輕巧的體形重量,都選擇以小光圈來設計,一是用於拍風景不需大光圈,二是大光圈會體形重量價格增加,導致使用上的不方便。
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拍攝角度
使用超廣角鏡頭最直接的就是拍攝角度,一般拍攝時有仰角、平視角、腑視角三種,我最常用仰角展現氣勢,平視角次之腑視角最少用向下拍除了變形外容易拍到自己的感覺很奇怪,但如果遇到普通或沒感覺的拍攝主題可以站高蹲低來取景可能會有不同感覺,不過用這支12-24mm f5.6的超廣角,我開玩笑還第四種視角叫心視角,什麼是心視角聽起來很奇怪,其實說穿有點像肓拍,用Leica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一定用Live View 對焦,EVF電子取景器或OVF光學取景器三種其中之一來取景構圖,但常用超廣角鏡頭我個人常常用單手拿著相機降低角度到接近地面或移動到無法看Live View 對焦的地方例如拍攝主體內部甚至用單手舉高拍攝,捨棄用正常的視覺取景拍攝,而用非正常的心視角去取景肓拍,常常會有想像不到的感覺出現。
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前中遠景
承上一點拍攝時的拍攝角度,有仰角、平視角、腑視角、心視角、四種取景方式,不論那一種取景方式都可以如果有前景中景做對比襯脫出遠景,反之有遠景襯脫前景中景,都有助於拉出更寬廣的空間感,讓整個畫面上利用即有的視覺印象來製造立體效果,這個方式我很常用因為拍攝風景建築甚至人文街拍,其中尤其是風景建築攝影時,若無前景中景做對比層次很容易拍起是平的很沒有立體感,那怕你用的是Leica Hasselblad的高級相機解像力超高也一樣,所以在平常拍攝前觀察找角度,習慣我常會找有前景、中景、遠景的拍攝主題和角度,用來增加空間透視感讓遠近距離更明顯,可以容易將作品再提高一個級數,再加上用心視角也很有效果建議大家拍攝可以試試看。
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星芒光圈
我之前常用的Voigtlander 10mm F5.6、12mm f5.6、15mm f4.5這三支超廣角鏡頭,雖然光圈都不大但解像力不錯又輕巧配合Leica M10R很好用,稍收光圈就營造出漂亮的星芒效果,和我現在用Laowa 12-24mm f5.6一樣,不過12-24mm可以變焦更加方便,是許多拍風景建築甚至人文攝影的最需要的亮點特色,有時常常會讓普通的畫面又有感覺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配合適合的取景方式效果更突出,Voigtlander 10mm F5.6、12mm f5.6、15mm f4.5、Laowa 12-24mm f5.6一般不縮光圈在一定的逆光光源就會有星芒,不過縮至f8至F11效果更明顯,在f16至f22小光圈時光圈最明顯又尖又利而且可以減曝光一格效果更明顯,找上午10點至2點左右容易拍到正中午太陽的星芒效果,所以選擇超廣角鏡頭除了最大光圈的規格之外,是否有漂亮的星芒也是選擇入手的重要條件之一。
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光線方向
前面超廣角鏡頭的運用除了拍攝角度、前中遠景、星芒光圈三種方式之外,還有一種也非常重要,運用的好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不比用Leica Hasselblad的高級相機差,就是光線方向,之前拍攝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的記錄文中有提到,開放時間是從中午12點至下午4點,本來考慮中午12點去拍攝時間比較充裕,後來因為光線方向的問題選擇下午3點半才去,一方面是考慮到下午接近傍晚斜射的光線,對於高雄港埠旅運中心這種大型3D立體的大型流線建築,利用光線去刻劃線條和層次,十分容易突顯出建築本身的特色,二方面是考慮到星芒,雖然以我以前的習慣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容易在仰角拍攝出現星芒,但確因為位置太高無法在建築縫細中透空出現亮點製造星芒,並同時刻劃建築的線條和層次,所以選擇下午3點半才去,不過如果有可能其實再晚一些如果開放位置再多一些,應該效果會更棒,所以選擇適合的光線,其實很重要。
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主觀看法:個人看法
廣角鏡頭的英文全名是wide-angle lens,意指擁有「廣闊視角」的鏡頭。廣角鏡頭的焦距較短、視角大且寬於人眼,經常會用於建築、風景、團體照。而顧名思義超廣角鏡頭就是指拍攝視角比一般廣角鏡還要寬闊的鏡頭,通常焦距範圍在9mm到21mm、視角在135度到90度之間。有其優點缺點,了解優缺點之後加上常用,可以很容易的上手,在平凡的人事物拍攝出效果不錯的畫面。早期的超廣角鏡頭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為了實現超廣角的視角,在設計功能上都會有些限製,例如最有名最為了熟知的Zeiss Hologon鏡頭,在數十年前就擁有110度的廣闊視角,而且幾乎完全沒有變形。是曾時最廣角的無變形鏡頭,可以說放到現在也是很不錯的規格,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只有一個f8的光圈,光圈又太小並且不加中央灰色密度鏡,容易會有中央至邊角產生曝光不均匀的現像,而現在科技進步,超廣角鏡頭的設計不再困難反而是如何好好運用反而是要好好思考練習。現在視角最廣的非魚眼鏡頭是Laowa的9mm f/5.6 FF RL的135mm全畫幅鏡頭,超越了原本最廣的Voigtlander 10mm F5.6,達到驚人的135度,雖然超廣角鏡頭,其視角非常廣闊,景深較長,通常被攝影師用於拍攝風景建築照片,亦會用於拍攝近景以表現遼闊之透視效果,唯需注意主體置於左右兩方時之變形和水平線,以免出現不協調情況。35mm規格等效9mm135度的超廣角視覺是什麼樣的感覺其實一般的同好朋友可能真的很難想像,尤其用Leica大概28mm或24mm已經是一般同好朋友的極限了,有許多朋友說用28mm或24mm已經很容易拍到一些雜物或是不好取景,其實不論使用什麼樣的超廣角鏡頭,使用上多思考找尋適合的題材才是重點,而不是盲目的使用,因為超廣角鏡頭比一般廣角鏡頭使用反而更需要小心,不然拍起來廣闊但容易空洞,建議有考慮使用超廣角可以租或借來試拍看是否習慣需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