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006050.jpg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可說是一種古早動畫藝術,起源於中國大陸後在臺灣發揚光大的,是一種用木刻頭身布製的戲偶,配合音樂和唱腔來表演的地方戲劇藝術,尤其是民國50-60年代,雲洲大儒俠史豔文是1970年至1973年間,於電視播出的電視布袋戲,由黃俊雄領導的劇團所創造,曾經締造出收視率高達90%以上的紀錄。讓布袋戲在台灣的發展十分的蓬勃,一直到現在的霹靂布袋戲更是進化佐以特效聲音呈現出如同電影的戲劇效果,在台灣布袋戲在臺灣所扮演的角色,與宗教信仰、天地神人關係、經濟時令與文化價值的傳承相當緊密的關聯性。除了現在社會上除了霹靂布袋戲之外,仍有許多傳統布袋戲在廟會慶典時表演,一般傳統布袋戲大多在外搭棚演出居多,有的是設置在貨車上的舞台,直接車就定位展開組裝搭建而成,並且打上燈光大部分是平面彩繪的寺廟樓閣風格,另一種則其戲台多以木材雕刻,講究些者還要加上金箔。並且分為上下二層,上面叫頂篷,下面叫下篷,同時還‵有四根龍柱支撐。其搭架的方式是,先將下篷的舞台面架高四台尺左右,固定之後,再將龍柱連接上下的固定孔中,舞台面上還要架上兩塊官屏,變成三個小門,門上還要圍上小面簾,中間寫上團名,右邊寫出將,左邊寫入相,下篷內部底座內加裝一白布圍,用來放置戲偶。由於戲台兩邊還有兩個雕花鏤金的屏,遠遠望去彷若一間寺廟樓閣的縮影,因此布袋戲台又有彩樓之稱。 

L1005592.jpg

L1005593.jpg

L1005597.jpg

L1005598.jpg

L1005599.jpg

L1005600.jpg

L1005601.jpg

L1005602.jpg

L1005603.jpg

L1005606.jpg

L1005608.jpg

L1005609.jpg

L1005610.jpg

L1005611.jpg

L1005618.jpg

L1005624.jpg

L1005631.jpg

L1005696.jpg

L1005743.jpg

L1005746.jpg

L1005750.jpg

L1005754.jpg

L1005760.jpg

L1005767.jpg

    傳統的台灣布袋戲表現的重點在於其囗白發聲與操偶技術,在劇團主演之中有一人表演說出劇中所有腳色聲音。主演唸臼側重五音分明、咬字清晰,才能讓觀眾感受戲劇張力與情節發展。操偶動作也是布袋戲欣賞重點之一,木製的戲偶本身並沒有生命,沒有表情和情緒,需靠演出孝賦予生命才能栩栩如生。布演出為烘托劇情強化氣氛,必需仰賴音樂燈光煙霧的襯托,其演出原本有唱腔、樂隊、伴奏,而目前錄音後場仍需按照劇情安插這些音樂彰顯劇情。除戲劇表演之外布袋戲表演時,戲台和戲偶的頭就是一項精緻的雕刻與彩繪藝術:而偶身服飾為剪裁及刺繡,盔帽、道具則馬糊、製、塑藝術,所以觀賞布袋戲就是欣賞一種綜合藝術。

L1005768.jpg

L1005778.jpg

L1005785.jpg

L1005796.jpg

L1005799.jpg

L1005801.jpg

L1005807.jpg

L1005820.jpg

L1005821.jpg

L1005822.jpg

L1005823.jpg

L1005825.jpg

L1005828.jpg

L1005834.jpg

L1005837.jpg

L1005843.jpg

L1005851.jpg

L1005863.jpg

L1005892.jpg

L1005894.jpg

L1005896.jpg

L1005901.jpg

L1005922.jpg

L1005924.jpg

     這次拍攝臺北新莊小西門掌中戲,是因疫情嚴重造成台灣百性人心不安,北港朝天宮延續三百多年首屆「悲心廣行水陸大法會」,於法會前舉行「悲心廣行慈悲列車環島除災祈,藉此為全台祈福,度化歷年來傷害橫厄之眾生。來到高雄三鳳宮,從一開始的準備、迎接、參拜、就座、宴王儀式相當隆重而且媽祖所到之處如沐春風澤被眾生,整個過程十分隆重也很幸運剛好是在平日正巧休假有機會參於記錄這個廟會慶典盛事,而其中最特別的事是北港朝天宮媽祖蒞臨舉辦【宴王】,讓我再一次見識到臺灣傳統廟會民俗的珍貴之處,也聘請臺北新莊小西門掌中戲團來此演出,讓我又在一次近距離的欣賞拍攝傳統戲劇藝術,而且比起之前在衛武營遠距離看到的掌中戲,更有一種參於感,加上是晚上又在三鳳宮中庭演出,配合環境以及音樂燈光煙霧的襯托,突顯出現代掌中戲細緻精彩的藝術之美。

L1005586.jpg

L1005930.jpg

L1005940.jpg

L1005946.jpg

L1005954.jpg

L1005957.jpg

L1005960.jpg

L1005965.jpg

L1005975.jpg

L1005977.jpg

L1005978.jpg

L1005984.jpg

L1005985.jpg

L1005993.jpg

L1005998.jpg

L1006021.jpg

L1006033.jpg

L1006050.jpg

L1006054.jpg

L1006055.jpg

     此次北港朝天宮媽祖南下祈福,第一次看到宴王感覺很特別,高雄在地三鳳宮除迎接人力和花車隊伍,長達二、三佰公尺一路敲鑼打鼓遊行好不熱鬧,到高雄火車站迎接媽祖,在現場拜拜後恭迎回三鳳宮,更專程請到臺北掌中戲劇團表演,更擺設出俗稱請神明吃大菜的宴王會,三鳳宮的用心場面精緻用心氣勢十足,而拍攝臺北新莊小西門掌中戲,一開始從搭建戲台開始拍攝,從底座上下二層頂篷和下篷組裝,龍柱按裝,官屏、小面簾一些配件陸續裝好,接著音效燈光器材就定位測試,一箱箱的戲偶依序擺放準備上埸。當音樂響起戲偶、音效、燈光配合著腳色聲音的表現,呈現出臺灣布袋戲的精緻之美,而我在一旁除了用Leica 16-18-21mm f4拍攝全景埸景和舞台外,之後幾乎只用Noctilux 75mm f1.25主拍,少量用Apo Summicron-M 50mm f2,尤其是75mm f1.25以全開光圈拍攝,讓整個表現不論是舞台、戲偶、操偶師、燈光、色彩...等等,揉合在F1.25的淺景深中和Noctilux 75mm的細微解像力裡,綻發出一種傳統戲劇藝術的迷人魅力。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10R、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250,75mm光圈f1.25、50mm光圈f2、16-18-21mm光圈f4、感光度200度至16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使用鏡頭:Leica Apo Summicron-M 50mm f2、Leica Noctilux 75mm f1.25、Leica 16-18-21mm f4。

 

 
   
     

 

arrow
arrow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