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大港橋在2019年就已經完工但在2020年才開放馬上成為了高雄的新地標,在2021年的現在仍然是高雄最夯的旅遊打卡地標,因為這座造型奇美的橋全長110公尺,左右兩邊像長了白色翅膀似十分流線,外型足以貝殼及海豚為設計概念可以說是臺灣唯一的旋轉橋,超級壯觀的高雄大港橋每天會旋轉是亞洲最長旋轉大橋,每天下午三點和七點整座橋會水平旋轉開合,旋轉一百八十度大約三十分鐘的時間超級浪漫!由捷運海岸線輕軌連結大港橋,高港棧庫群、駁二藝術特區連在一起,可以縮減遊客進入蓬萊商港區的時間,只要2分鐘即直接可從輕軌大義站下車經大港橋進入蓬萊港區,可節省至少30分鐘以上的步行路程,結合水岸輕軌串連亞洲新灣區、海洋音樂中心、駁二特區及蓬萊倉庫群,打造整個水陸觀光海岸也成了看夕陽看海港的打卡新景點。
大港橋是可以供行人及自行車通行的旋轉式橋樑,建成之後開放從駁二特區到蓬萊棧庫群,從原先的30分鐘步行縮短到短短兩分鐘就能到對岸的風景區。除此之外大港橋還是觀賞夕陽的絕佳地點,提供更多不同的欣賞高低視野角度,在傍晚整個天空被染成整片橘黃紅紫藍,金黃光芒在水面形成層層波光。夜晚時大港橋在投射著白色光芒,還有岸邊的燈光在夜空閃耀著,還有點點星星和月亮襯托,勾勒出高雄美麗的城市夜景是晚上約會散步拍照的好地方。前幾天拍了柴山小漁村的夕陽一直念念不忘,而這幾天天氣又超好,今天又有整片的雲心想今天的夕陽雲彩一定很美,所以決定去海蝕洞拍夕陽雲彩,後來想想雖然海蝕洞的效果不錯,但也會和上次的柴山小漁村差不多而且也沒有漁船可以,臨時決定去駁二的大港橋,之前有看過許多同好朋友拍過許多美麗的夕陽所以想來試試看,雖然之前拍過許多大港橋的畫面但沒有拍過夕陽,因為疫情的關係駁二的遊客少很多,這樣反而比較好拍攝,拍攝時以大港橋為主體沿著港口和蓬萊港區拍攝,先在駁二大義倉庫區前正對著夕陽拍攝,再望橋的方向拍攝走到橋上往駁二大義倉庫區、八五大樓、海洋音樂中心、展覧中心的亞洲新灣區天際線拍攝,加上夕陽的光線將所有建築鍍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芒,加上天空的雲彩彷彿像一幅寫實的油畫似的即真實又夢幻,走到對岸的蓬萊港區從庫倉內往外拍利用建築型成自然框框也是一種特別的感覺,走到蓬萊港區岸邊往對岸將亞洲新灣區天際線拍出不同的角度。
往回走想到之前在網路上朋友推薦駁二塔就在大港橋旁,只要花十元就可以達到偽空拍機的角度剛好可以來試試,往駁二塔上走大概約四至五層樓的高度,開放至晚上七點半往上走站上最高點整個畫面變得開闊,大港橋、大義倉庫區、海洋音樂中心、八五大樓、展覧中心彷彿排隊似的成為一層層的城市美景,站在上面可以三百六十度腑看整個駁二特區超級壯觀,最往拍完往下走駁二塔各式不規則的三角窗口映著天空也別有一番趣味,本來拍完這個位置就差子多要走了,後來聽到廣播在七點整會進行大港橋每日的例行旋轉,此時天空漸漸的暗了起來大港橋的光越來越亮了,時間到大港橋慢慢的轉動一百八十度橫向和灣道同一方向,背後襯著蓬萊港區建築、燈光和深沉的晚霞以及天空加上月亮,緩緩的音樂響起好像是在演奏一場交響樂,自然的山海天空月亮和人造的橋樑建築燈光進行一場協奏表演。
這次拍攝大港橋夕陽是臨時起意所以背包只帶著Leica Tri-Elmar-M 16-18-21mm f4 ASPH和Noctilux 50mm f1.2ASPH二支鏡頭和M240,在拍攝上其實有些不足的情形,全程都用16-18-21mm f4拍攝十分方便在大港橋、大義倉庫區和蓬萊港區拍攝大場景很適合並且可以調整焦段拍攝,但是要將遠處景物拍近些就不行了,尤其是上到駁二塔時可惜沒有像上次有帶28-35-50mm f4,有些角度拍不到非常可惜,建議來拍大港橋21mm以上的廣角鏡頭和28mm或35mm可以準備多帶,當然像50mm和75mm、90mm也可以更近拍攝各知名建築的角度,在拍攝大港橋轉動最是可惜因為天色暗鏡頭光圈太小,所以拍攝上很勉強最後拍了幾張就結束了超可惜,但也拍了不少美麗的畫面。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240、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至1/500光圈f4至f11感光度200度至16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地址:高雄輕軌駁二大義站旁
交通:捷運橘線鹽埕埔站1號出口
開放時間:08:00 –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