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高雄果菜批發市場起源來自於最早看到攝影同好拍攝才知道有這個地方,去看才知道其實離家很近也常經過卻沒有近去看過,一直到整建完才從路旁看到全部的內部發現很特別可以拍攝看看,剛好有空經過加上原本當天天氣不好索性來拍看看這個未拍攝過的題材,菜市場拍過好幾次好幾個地方但菜市場的大本營還沒拍過,而且我發下午沒什麼人可能是休息時間,但反而因為下午的逆光和堆疊的貨物用品有一種空廣的時間流逝感很特別,所以這次帶了Leica SL2和福倫達voigtlander vm 15mm f4.5、LEICA Apo Summicron-M 50mm f/2 ASPH、LEICA Apo Summicron-M 90mm f/2 ASPH三支鏡頭,但實際使用只用了15mm f4.5和90mm f/2,因為覺得這樣的畫面感覺落差比較大。
高雄果菜批發市場拍攝過程:
高雄果菜批發市場內部很大分為前半部和後半部,前半部是水果市場後半部是蔬菜市場所以一開始先用福倫達voigtlander vm 15mm f4.5拍攝外觀內部和整景觀的感覺,先從水果市場拍起整個外觀和結構以及許多的推車和紙箱、包利龍箱、時鐘、招牌、塑膠籃、各式的工具十分多樣而且造型多變,而且可能是休息時間,所以現場的水果蔬菜不多而且大多是整箱整籃堆放反而比較看不到,一直到後半部的蔬菜市場就跟前半部水果市場不太相同,水果市場是水泥鋼筋的白色建築體高體較低而蔬菜市場則是鐵皮鋼構的深色建築體高體較高,中間隔了一個車道放便下貨搬貨和清理廢棄物,蔬菜市場反而生財工具比較多像現場的一些桌椅、磅秤、電風扇、紙箱、推車、招牌也很多,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招牌很有趣,蔬菜市場的招牌比較規俱,都是壓克力上卡點西德,字體也是很平常而水果市場的招牌則有許多造型和顏色十分活潑,在單調的果菜批發市場內多了一些趣味,一旁回收處有著大量的阿比玻璃瓶很驚人,一旁大型推土機在清運廢棄物加上清理工人在逆光之下很有感覺,走到底之後改用Apo Summicron-M 90mm f/2 ASPH,開始拍攝一些角落加上下午和室內逆光的味道都非常有戲劇性,而且使用長鏡頭拍攝產生的壓縮感,將光線景物重疊溶合在同一個畫面,讓整個現場散發出傳統市場的曾經輝煌歷史。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SL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750,光圈F4至F8感光度200度至8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使用鏡頭:福倫達voigtlander vm 15mm f4.5、LEICA Apo Summicron-M 50mm f/2 ASPH、LEICA Apo Summicron-M 90mm f/2 ASPH。
高雄果菜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高雄果菜批發市場,是全高雄最大的交易市場位於高雄市區的中心,於民族路上最早的時候一整片的市埸最後徵收開發道路和開發滯洪池以及十全停車場,一次性的加以整修改建並且打通連結十全路,使得整個高雄果菜批發市場功能性更加完善,民國99年縣市合併,原高雄縣的五個批發市場納入高雄市,自此之後,全高雄共計有高雄、岡山、鳳山、燕巢、路竹、大社等六個果菜批發市場,其中高雄果菜批發市場的交易量最大,也是一般老一輩的人說的大市其實它就是高雄市的果菜集散批發點。這個果菜批發市場在日治時期就有了,最早是在鹽埕區示範市場又搬到七賢路上。二戰後高雄高速發展,人口增長消費量隨之提高於是在民國64年時移至現在民族路旁的七千多坪土地,提供給大高雄地區近三百萬人的需求,從開幕到現在已經有42年的歷史。目前十萬公噸的交易量,已經創造三十億的總交易金額,這之中有七成是蔬菜貢獻,三成來自青果交易。高雄果菜批發市場於民國17年成立本位於鹽埕區示範市場,民國23年遷移七賢三路267號。之後幾次更換經營主體及市場名稱。民國45年由高雄市政府及高雄市農會共同組織「高雄市果菜市場管理委員會」經營蔬菜批發業務。民國60年營運量驟減,場地不敷使用,由高雄市政府斥資徵收本市民族一路100號現址興建新場,民國64年遷移營業迄今。民國73年9月1日,依據行政院頒「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規定,由高雄市政府及高雄市農會出資經營,改組為民營型態公司,並更名為「高雄果菜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1年8月28日本公司股東高雄市農會更名為高雄市高雄地區農會,目前本公司由高雄市政府與高雄市高雄地區農會出資經營。
高雄果菜運銷市場面積:
※基地總面積 8,500 坪
※青果交易場 1,655 坪
※蔬果交易場 1,400 坪
※合計交易場面積 3,055坪
※冷藏庫基地 286 坪 建坪 368 坪
※辦公大樓基地 210 坪
※建坪含地下室 732 坪
※停車場約 1,300 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