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感光度的靈活可用性分享


    感光度是底片攝影或相機攝影對光線的分级標準,又稱為ISO值或早期ASA值,是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由相機上或手持測光錶來測量光線數值來決定,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為ISO 100以下對於光線較不靈敏的底片,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通常稱為低感度底片或慢速底片。對於光較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稱為高感度底片或高速底片。ISO系統是用來測量數位影像系統的光線敏感度。所以無論是數位或是底片攝影,為了減少曝光時間的不對,造成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導致影像品質降低,理論上,使用較高的感光度,不管是數位相機底片照片的品質較差由於較粗的底片顆粒或是較高的影像雜訊或其他因素,而使用較低的感光度則明顯影像品質提高。

 

400感光度的靈活可用性分享:數位底片感光度

 

    底片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叫做底片感光度。未經曝光的底片遇到光線,底片上會起化學反應,根據進入光線的多少而在底片的不同位置產生深淺不一的變化,從而在底片上留下影像。儘管更換底片很麻煩,但在實際拍攝中,由於各種環境條件的限制,有時採用高感光度膠捲會成為必須的選擇或是同時準備多台相機裝上不同感光度的底片。例如:體育攝影師就常常使用較高感光度的底片,來提高快門速度以增加進光量,使行動快速的人事物主題凍結清晰呈現。數位相機則不存在底片及底片上的化學反應,其感光度是一種類似於底片感光度的一種指標,一種等效感光度。數位相機的ISO是通過調整感光元件對光線的靈敏程度來實現的,提升高ISO的。

 

400感光度的靈活可用性分享:個人看法


    感光速度越高,數值越大。除了縮短曝光時間之外,另外在畫質上也會有影響。在早期底片攝影時100感光度的底片和400感光度的底片的畫質就有明顯的差別了,所以早期底片攝影為了有較好的畫質常用低感光度的底片或大片幅的相機,而數位相機也是一般來說,低感光度時的畫質較為細膩,色彩也較為忠實。高感光度時則會出現雜訊及顆粒的問題,使得照片比較禁不起放大。無論是傳統的底片,或是現今流行的數位相機,此一現象都是成立的,但近年來随著影像科技進步,數位相機在使用高感光度時,由CMOS或CCD所產生的嚴重噪訊已經成功的改善許多,有時100感光度和400感光度幾乎感覺不出兩種的不同,所以在拍建築風景或人文街拍時,即時天氣好我也常常會用400感光度,來縮小光圈增加景深提高快門速度方便手持取景拍攝增加靈活度,所以反而400感光度是我常用的感光度,而不是一般大家都用的100感光度,尤其是進入明暗落差大的環境更是可以預防感光度太低導致照片模糊。其實使用400感光度的靈活可用性,是早期我使用Pentax 67搭配300mm f4時手持拍攝的經驗,就算是在户外天氣好Pentax 67搭配300mm f4組合,快門也必須超過250分之一秒以上才保險,甚至到500分之一秒,這時候使用400感光度底片就十分靈活方便,在中片幅的加持下畫質也不會太差,形成了畫質感光度雙赢的情形,而不用像之前必須取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400感光度 靈活可用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sir 的頭像
    wangsir

    wangsir的部落格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