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是一個高端科技和傳統文化共榮共存的優質城市,也因為如此塑造出有別於其它縣市不同的在地風貌,創新進步又經典傳統,在新與舊之間、東方和西方中調和出雋永有創意的新款台南。其中寺廟是臺南最珍貴的之化歷史之一,又以臺南中西區寺廟最多,其中的大天后宮和祀典武廟可以說是知名度超高的寺廟位於赤崁樓的對面,是二座歷史悠久而且香火鼎盛的在地廟宇,建築結構本身非常十分有特色之外,供奉的媽祖和關聖帝君更是臺灣人信仰最多的神明。而我自己也非常喜歡來逛臺南拍臺南吃臺南,感受視覺、味覺、感覺、的新感受。臺南為臺灣六都之一是農耕地面積、公路道路全臺最多,全市文化古蹟遍佈,多元文化並存以、古蹟文化、夜市小吃、旅遊散心、山海河川吸引觀光人潮。而早期俗語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指清領時期台灣政經重心由南轉至中北部的開墾史。一府為台南府城,二鹿為鹿港,三艋舺則為台北市萬華區。顯示臺南是極早就開發的都市,相關的寺廟祭祀節慶非常多,像鹽水峰炮、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南瀛五大香、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安定真護宮王船祭、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等等都是臺南的文化特色。
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旅拍分享: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舊稱東寧天妃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爲主祀媽祖的廟宇,也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廟宇原址本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之後轉變成媽祖廟。舊有方志記載是1684年由施琅入臺後改為媽祖,該廟是全臺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其在臺灣府城也有重要地位為府城公廟,是以大天后宮舉辦迎媽祖活動時,可以跨越府城內各個廟境募集經費,有「通城虎」之稱。此外府城各廟舉辦慶典時,都會將第一號轎番簽保留給大天后宮媽祖[。此外由於大天后宮原為寧靖王府邸而在政治上亦有重要象徵地位,故施琅當時在此接受鄭克塽的投降並立「平臺紀略碑」,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將此作為「總統府」
大天后宮的主軸線上,依序是三川門、拜殿、正殿與後殿,是面寬三開間的四殿兩廊式配置。右側建物的軸線上,依序是門廳、三寶殿與觀音殿,而在建築本身之外,大天后宮內部也有許多的文物,像是清朝皇帝的御匾,例如:康熙帝御賜「輝煌海噬」匾,雍正帝御賜「神昭海表」匾,乾隆帝御賜「佑濟昭靈」匾,嘉慶帝御賜「海國安瀾」匾等等。、蔣元樞所獻之「蔣公鼎」、與施琅的「平臺紀略碑記」碑。臺南祀典武廟與大天后宮同為明寧靖王府建築群的一部分,兩廟內部本來可以互相往來,清嘉慶、道光年間的臺灣縣學教諭鄭兼才即在其著作中寫說因為武廟附近街道緊鄰鬧市,故隨官員至武廟內參拜完後從廟中走到天后宮,在天后宮前的廟埕上轎離去,但兩邊互通的通道現已被封住又大天后宮在清康熙年間原被劃分為「鎮北坊」,自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臺灣縣志》記載開始被改劃為「西定坊」。
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旅拍分享:祀典武廟
祀典武廟,又稱臺南大關帝廟,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中西區,主要奉祀關聖帝君。其為臺灣省早期建造的關帝廟,該道教廟宇為17世紀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鄭成功子鄭經於承天府(今臺南市)建文、武、真武、城隍諸廟。武廟即今日之祀典武廟,在赤崁樓之南,由關帝廳擴建而成。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文獻記載,係於西元1665年官建。
1720年代,清世宗雍正帝為了消弭反滿思想,極力排斥民間將宋代「抗金」名將岳飛與關公並祀,除了宣揚佛教之外,清朝於中國境內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也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並將全國部分大型關帝廟改為官祀,並加設三代殿。受此影響,當時稱為「大關帝廟」的該廟,改名並晉昇為現今的「祀典武廟」,而該名稱沿用至今。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蒐集之文獻資料內容,祀典武廟位於赤崁樓正南方,俗稱「大關帝廟」或「武廟」,係為了區別在臺南市新美街上的另一座被稱為「小關帝廟」的開基武廟而言。祀典武廟以其建廟之早、文物之豐、格局之壯偉、地位之尊崇,故其名列臺灣地區重要一級古蹟。廟內文物有咸豐七年(1857年)咸豐帝御筆「萬世人極」匾額、「文武聖人」、「文經武緯」、「至大至剛」、「至聖至神」等均為府城名匾。其中又以正門上方所高懸的「大丈夫」匾,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臺澎丘道楊廷理所敬獻。其詞出自《孟子》.滕文公篇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更為府城四大名匾。關帝廟幼稚園:臺灣第一間幼稚園,園址即位在祀典武廟的六和堂。
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旅拍分享:拍攝建議
之前就有來過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拍攝過,但覺得沒有拍的很完全後來又找時間特別又來了一次,這次來拍攝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兩間寺廟距離大概一百公尺左右,祀典武廟在赤崁樓對面,赤崁樓有停車場很方便,祀典武廟出門右轉沿著巷子就會到大天后宮,很方便很近如果連拍帶逛大概2至3小時就可以了,而且假日人比較多怕停車不方便建議選平日來拍攝,這次選擇中片幅的FUJIFILM GFX50SII搭配16-18-21mm f4、Noctilux 75mm f1.25、Minolta 250mm F5.6一機三鏡的三支完全不同效果的組合,來拍攝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祀典武廟門前有小廣場大門寬廣主殿供奉關公中間有天井大部分的室內不會太暗,但後方的偏殿後殿則會有些暗,另外下午時外觀光影明顯效果特別但反差大,大天后宮則是門前有廣場,大門寬廣主殿供奉媽祖,本來有兩個一個小天井一個大天井,這次去大天井蓋起了屋頂,只剩小天井室內有些暗光影反差變小,後方的偏殿後殿則會有些暗,拍攝臺南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建議帶高感度的相機和大光圈的鏡頭以及超廣角鏡頭,因為臺南大天后宮主殿內很暗,祀典武廟比較亮,用到感光度1000至1600度在F1.4或F2光圈常常只有1/30至1/125秒左右,所以建議F1.4,F1.0、F0.95、F2大光圈的標準或望遠鏡頭,拍攝特寫或中距離神明以及建築,超廣角鏡則建議21mm以上,16mm或12mm、10mm也可以,外觀可以用21mm就可以拍攝,室內用16mm或15mm效果最適合,近距離神明石獅樑柱特寫建議50或75mm大光圈鏡頭以淺景深效果表現,結構或寺廟屋頂的黏貼神像動物藝術裝飾,則建議90mm以上至200mm都適合。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4000,75mm f1.25光圈f1.25、16-18-21mm f4光圈f4至f5.6感光度100至16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旅拍分享:拍攝過程
臺南祀典武廟&臺南大天后宮的外觀都很有歷史氣息十分有氣氖,其中祀典武廟的朱紅外牆非常有氣勢,以GFX50SII搭配16-18-21mm f4拍攝,再用Minolta 250mm F5.6拍武廟屋頂上的黏貼神像動物藝術裝飾神態很傳神,從大門進入先用GFX50SII搭配16-18-21mm f4拍攝祀典武廟從正殿關公、周倉、關興...等等神明以及左右兩側的擺設、法器、壁畫、石柱、匾額超有歲月感,後殿則供逢觀音菩薩、十八羅漢月老...等等神明,之後大場景拍完用Noctilux 75mm f1.25,針對神明、石柱、匾額、浮雕和法器,進行特寫拍攝寺廟局部質感度,尤其是特寫拍攝加上光影的變化和f1.25大光圈淺景深更有味道,最後換成Minolta 250mm F5.6,以遠距離壓縮加上甜甜圈的散景效果,特別針對神明和局部廟宇結構,來豐富整體拍攝變化度。
臺南大天后宮的外觀寬廣高大都很有氣勢,進大門大天井蓋起了屋頂加上層層門柱,很有層次空間感,而小天井則光影層次感比較明顯,先以以GFX50SII搭配16-18-21mm f4拍攝整個外觀和室內主殿偏殿的整個場景感覺,其中又以媽祖為主,以及壁畫、石碑、儀仗...等,之後用Noctilux 75mm f1.25,針對神明、石柱、匾額、浮雕和法器、供奉物品,拍攝局部的效果,尤其是正殿的媽祖和千里眼和順風耳,偏殿的三官大帝、月老、菩薩.....等等神明,最後換成Minolta 250mm F5.6,以遠距離壓縮加上甜甜圈的散景效果,特別拍攝媽祖以燈柱檯燈和供奉花柱為前景用壓縮,突顯出媽祖慈祥的莊嚴感,再特別針對神明和局部廟宇結構,來豐富拍攝層次變化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