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鏡頭設計粗略分為折射式和反射式二種,而市場上折射式鏡頭居多幾乎千分之九十九可以控制光圈體積重量較大且重,其它千分之一則是反射式鏡頭,它有別於一般普遍的定焦和變焦鏡頭採用折射式的設計,而是藉由鏡子的鏡面折射與反射延伸了鏡頭的焦距,達到體積可以設計較為短小的目的。而且通常用於500mm以上的焦段,以縮水體積重量方便帶出去使用但光圈小幾乎是固定光圈f5.6以下,市場上常見500mm f8、600mm f8、1000mm f11甚至2000mm f16,都是超長焦段,雖然比同焦段折射式鏡頭小很多,但是500mm還是挺大支的,而市場上另外有Minolta 250mm F5.6和Tamron SP 350mm F5.6兩種特殊的規格,體積重量小而且輕好手持,其中Minolta 250mm F5.6是35mm全片幅中最小支的反射式鏡頭,而且價格在NT.35000至50000左右,可以說是市售最貴的反射式鏡頭之一,加上可以上轉接環用在不同的相機上一時之間深受許多攝影同好喜愛,而自己也是之前都是用在Leica M10R、SL2和M240以及Sony A7R2上,用在FUJIFILM GFX50SII上到是第一次嘗試。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改正。
Minolta 250mm F5.6轉接FUJIFILM GFX50SII:操作手感
Minolta 250mm F5.6轉接FUJIFILM GFX50SII,換算35mm全片幅大概是200mm的焦段,雖然比原先的250mm短了一些,但仍然很在使用上仍然要退很遠,所以不太適合在室內拍,加上光圈小弱光環境也不太適合。我手上這支Minolta 250mm F5.6是EF卡口,但為了方便轉Leica鏡頭是用EOS轉Leica M轉接環,裝上GFX50SII小巧輕盈操作手感不錯,之前入手時有二個遮光罩一個加長版是副廠和鏡身差不長,另一個是原廠遮光罩不到二公分很短,在實際使用加長版遮光罩會有明顯的暗角和黑角,使用原廠短版遮光罩則暗角不明顯和黑角一點點,但在逆光時會容易眩光並且不易對焦,所以使用要小心逆光或反射光線直射鏡頭,以免色彩層次降低。
Minolta 250mm F5.6轉接FUJIFILM GFX50SII:色彩層次
Minolta 250mm F5.6是老鏡雖然到現在在反射式鏡頭,色彩層次仍是屬於前段班,但因為生產在底片時代加上歷史悠久,在色彩層次表現上一定沒有現代鏡好,加上又是反射式鏡頭光學設計上本來先天比折射式差些,所以在拍攝時直接設定JEPG檔RVP軟片模式,只有進LR調整明暗和微銳化,呈現出的感覺在色彩反而很鮮豔很現代鏡的風格,而層次反而比較濃厚像老鏡的味道,所以建議用反射式鏡頭,可以直接在相機增加色彩飽和度並且加強銳化,最後在電腦上調整明暗即可,不然如果不增加色彩飽和度銳化,直接拍看EVF或螢幕您可能會覺得是鏡頭有問題,因為看起來會色彩很淡層次不佳。
測試地點:高雄駁二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4000光圈ff5.6,感光度100至4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Minolta 250mm F5.6轉接FUJIFILM GFX50SII:個人看法
使用FUJIFILM GFX50SII的33X44中片幅,轉接Minolta 250mm F5.6這支小巧的反射式鏡頭,早就是我的口袋名單,但因為前些日子天氣不好,加上一直在用Leica M9把這個組合給忘了,剛好這幾天天氣好來試試看,在事先設定色彩飽和度和銳化,拍攝出來的色彩層次還不錯,面對5000萬畫素中片幅效果出乎意料好,加上刻意的挑選主題和背景以及距離,在睛天下表現的很強烈很搶眼,感覺比轉接在35mm全片幅壓縮感更強,特有甜甜圈的背景效果更突出,加上鮮豔的顏色拍出來的感覺不錯,個人覺得Minolta 250mm F5.6可以充當GFX50SII中片幅的望遠鏡頭十分小巧好帶,可以在拍攝人的時候保持一些距離以免不自然,在一些背景顏色紋理明顯的攝影主題更可以展現出特有的如油畫般的特效風格,加上焦距變短了一些比用在35mm全片幅上的250mm更靈活更好用,如果您用33X44中片幅相機,這支輕盈迷你的反射式鏡頭可以是你揮灑創意的彩筆。市場價格:NT:35000至50000元,入手需注意鏡片是否有括傷、發霉、脫膠、對焦是否正常,並且試拍以確定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