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Leica原廠自家沒有生產超過21mm的超廣角鏡頭,只有一支和Zeiss合作貼牌的Hologon 15mm f8,雖然變形校正完美顏色層次優質而且廣達110°,但限量又只有單一光圈f8又小又不方便加上超貴的價格,注定無法普及一般人也用不起,當時市場上只有Voigtlander 有生產12mm f5.6和15mm F4.5的第一代超廣角鏡頭L39卡口,雖然需用轉接環但其小巧輕盈的體積重量和便宜的價格,一時間成為了使用徠卡M系列相機超廣角鏡頭的CP值最高的選擇,而從第一代一直到第二代到現在的第三代可說是專為數位研發的,搭配在Leica M9P上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改正。
Voigtlander 15mm F4.5 + Leica M9P:操作手感
這支福倫達的超廣角鏡頭,是Voigtlander現役10mm f5.6、12mm f5.6、15mm f4.5中最小巧的,對焦環是古典的扇貝款式是經典外觀設計,對焦阻尼手感非常順滑輕柔好操作,獨特低調的亮黑色很有質感,固定式金屬遮光罩整個體積很輕盈,搭配M9P上很協調,裝在M系列相機上可以說容易上手,光圈環設計為半格設定檔位清晰準確,因為Leica M9P沒有Live View 峰值對焦也不能外接EVF電子觀景器,使用上取景必須在熱靴加裝OVF光學觀景器,所以沒有連動用OVF光學觀景器取景時,越近距離越有視差必須注意,可以直接裝上濾鏡十分方便。而且因為加裝外置式取景器讓這一機一鏡整個造型有底片機的味道,很老派很傳統的感覺猛一看以為是底片機十分經典。
Voigtlander 15mm F4.5 + Leica M9P:層次色調
福倫達15mm F4.5擁有110°視角並且影像變形問題修正的不錯,讓畫面周邊可以得到清晰銳利的影像。而且在新式光學系統設計下,不僅有效防止搭配數位相機時畫面周邊的色偏問題,比起前二代有周邊的色偏現像改進許多,同時也讓入射光線角度達到最佳化。而色調呈現一貫福倫達偏冷色調的感覺,但這可在DNG檔時調整不是問題,而層次上呈現出清晰銳利的細緻感搭配Leica M9P演變出一種清新柔細的低反差風格,色調近似傳統負片的味道很復古。
測試地點:高雄駁二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1500光圈f5.6至F8感光度2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高雄玉皇宮 :拍攝相機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1500光圈f1.0感光度400度至16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Voigtlander 15mm F4.5 + Leica M9P:個人看法
Voigtlander 15mm F4.5 第三代並不是個全新的型號款式,而是改良自第二代的15mm F4.5,因為第一代與第二代的鏡頭設計只考慮到底片特性,所以接數位機身使用會有邊角畫質劣化和邊緣色彩紅移的問題,尤其是在接上高像素的相機身更明顯,所以生產廠商Cosina才在第三代的修正解決這些問題,在我使用Leica M10R的4000萬像素,發現完全沒有上述的情形非常好用。Voigtlander 15mm F4.5加上Leica M9P整個輕巧紮實是我對此組合最大的感想。相機鏡頭都是全金屬的材質質感超好,而且不到一公斤的重量在使用帶出門手臂肩膀不太抗議是街拍風景的絕妙搭配。不過要注意15mm F4.5的遮光罩是不能拆除的是和鏡身完全一體成型,並且有濾鏡的螺紋,也是福倫達原生的10mm f5.6、12mm f5.6、15mm f4.5的超廣角系列中唯一可以裝上正常濾鏡的鏡頭不需要支架,除了需要外接不連動的OVF光學觀景器,在取景時越近距離越有視差必須注意外,整個小巧輕盈的組合是人文街拍風景的利器,也是裝文青的好選擇XX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