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早上天氣好的時候或不知道要拍什麼題材時,傳統菜市埸就成為了我最佳的選擇,傳統菜市埸有早市和黃昏市兩種,早市的傳統市埸擠滿了婆婆媽媽採買的人潮,也處處散發出市集特有的人情味,此時陽光、影子、色彩、形狀和交易、聊天、噓寒問暖交織成為了臺灣最美麗的人文風景。高雄市區的傳統菜市埸規模比較大的幾乎我都有去過,而自己最喜歡早上或傍晚的時間去,因為這時人最多光線最多變,除了來往的人潮移動,攤販的交易叫賣,果菜魚肉的陳列,造就出人文街拍的聖地,也是練習面對陌生人的試鍊場,我就是常常去菜市埸才練就一幅厚臉皮和觀察的眼神,在市埸通常光影和人潮都一直在移動中,如何觀察佔據位置果斷拍攝,以光線影子、色彩形狀、肢體動作三個部分去做主觀分享。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Leica拍菜市埸的光影形之主觀分享:光線影子
傳統菜市埸分為市場內和市場外,市場外就是圍繞著集中市場外的攤商,常依著街頭路邊店面一直沿續到市場內,而這類攤商最容易受到光線影子的影響,一般早晨和黃昏太陽光斜射角度大,在攤商上會產生明顯的明暗層次變化,而形成戲劇化的定格效果極具張力,比平常時間所看到的光影來的有變化,而且隨著時間光影也會一直移動產生不同的感覺。市場內則是集中的攤商,大部分有固定的攤位燈光,受到陽光影響較少,會有影響大部分出現在近中午陽光由上往下投射,有些天窗或忛布棚會出現類似耶穌光或光束的效果,和現場的日光燈烏絲燈形成多重色溫的層次美感。
Leica拍菜市埸的光影形之主觀分享:色彩形狀
傳統菜市埸不論市場內和市場外,色彩形狀受光線影子的影響相當明顯,當然沒有強烈的光影,色彩形狀依然會存在,只是光影會加強色彩形狀,讓攝影主題更立體有質感,可以說是相輔相成,而大多數的色彩形狀出現在水果蔬菜上又加上一堆一堆連綿延續,形成市場最具色彩的主角,而魚鮮肉類的鱗片油脂呈現出閃耀的層次光芒更是一絕,另外生財器材、裝承盆桶、包裝箱盒環繞形成各式各色的色彩風景,十分豐富在重疊堆積在光影的交叉穿梭,產生更有魅力的市場風景,所以色彩形狀永遠是傳統菜市埸裏最容易拍攝上手的角度。
Leica拍菜市埸的光影形之主觀分享:肢體動作
最後的也是菜市埸最精彩的主角則是人,來來往往的人在充滿光線影子的空間色彩形狀的環境,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有人的肢體動作更加活潑趣味還有了函意,那怕只是聊天、找錢、包裝、切割平凡的動作,都包含人情味,加上光影色彩會更有加分效果,面對不動的蔬果魚肉或盆桶箱盒可以從容的取景拍攝,而面對人活生生會移動、有表情、有動作,有時只能靠觀察加上一瞬間的反應,將畫面保留下來,有時甚至要等待跟隨,看著最棒的感覺出現,有時甚至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在市場逛保持眼動心動手動是必須的。
Leica拍菜市埸的光影形之主觀分享:個人習慣
去傳統菜市埸我大部分都會用50mm、35mm、75mm這三類鏡頭為主,偶爾用28mm和90mm或15mm為了呈現特寫或場地才會用,最多帶一機兩鏡的組合,除非光線太強我常用感光度200至400度以利保持快門速度,光線暗的地方直接就是1600度會以防止晃動手震,防止有時在光影變化時有些地方會太暗攝影主題來不及提高快門速度而錯失拍攝機會,而且相機用A光圈先決模式,大部分都用最大光圈製造景深層次和近距離或難對焦的情形會縮一格光圈以增加景深確保準焦。反差大的畫面曝光時會以亮部為主可以過曝一格至二格左右,再用軟體調整明暗對比去修正。有時遇到好的攝影主題,當下無法拍攝我會走到一旁或繞圈圈的方式,觀察可以拍攝的時機和角度,最後和大家分享有時遇到好的攝影主題沒法拍或沒拍到,不用可惜因為常去逛菜市埸多觀察一定能發現更多更美的作品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