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是俗稱的中元節,是臺灣的傳統節日本來為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節日,又稱地官誕,是指三官大帝的地官大帝誕辰。道教在此日素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臺灣各地都有些中元節的活動例如基隆中元祭老大公廟開龕鬥、恆春搶孤.....等等傳統中元節普渡活動,而高雄也有許多人會在農曆七月準備豐富的普渡供品如三牲四果雞、豬、魚四季時令水果。以3 或 5 奇數的數目來擺設,除了準備三牲四果之外,普渡還要備有白飯、糕餅、零食、罐頭、飲料與泡麵等供品,且每道都要插上一柱香,避免好兄弟看得到吃不到!還要準備裝滿水的臉盆、毛巾、牙膏、香皂等用品,供好兄弟擦嘴清潔之用,可以說是準備的十分周到。
而除了家家戶戶公司行號在自家口擺設祭拜之外,寺廟的集體中元節普渡活動更是盛大,這次會拍攝高雄哈瑪星代天宮中元節普渡活動是,緣至去年沒有拍到的遺憾這次特地前往拍攝,除了常見的彩虹棚內擺設三牲四果罐頭、飲料與泡麵等供品外,在哈瑪星代天宮最特別是有紙紮的大型普渡公,是我在其它寺廟的集體中元節普渡活動所沒有看過的,普渡公稱面然大士,又稱焦面大士、焰口鬼王,原為佛教護法,後成為道教的著名神祇,俗謂「大士爺」、「大士王」、「普渡公」。原在佛教中是形容「顏面被火燃燒的鬼王」,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釋迦佛的弟子阿難陀尊者為解救餓鬼面然,其間讓佛陀說出放焰口的儀軌,後餓鬼面然皈依佛法而成為佛教護法面然鬼王大士,這套儀軌在盂蘭盆節中也會用到,再後來「焰口鬼王」被道教吸收爲神祇。道教認為,在農曆七月,所有來陽世享香火的亡靈,都歸此神管理;不少地方中元法會祭拜亡靈之前,會先祭拜面燃大士再拜好兄弟。
民間則多採佛教說法,而使用道教科儀所以無論是中元盛會,或是各種類型的超度法會與齋醮,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爺神像:「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而在各種類型的超度法會與齋醮前請僧人或道士進行開光。中元節祭亡魂前,一般都先拜大士爺,有些慎重的信徒會以紙紮出大士爺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畫像、木石雕像祭祀,並將大士爺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順利。待到七月一過,一般會火化大士爺像,送其登天。而這次拍攝因為想拍一些不同的視角感覺,所以常用的35mm和50mm就沒帶帶了Leica SL2加上16-18-21mm f4、Summilux 28mm f1.4、Noctilux 75mm f1.25三支鏡頭,整個中元節普渡活動從早上開始鋪桌到祭拜到下午才完成,時間很長我一共去了三次才拍完,雖然很熱很累但很過癮,而16-18-21mm f4用在拍攝大場合尤其是搬運和祭拜普渡公之時加上搬運時正值早上陽光角度漂亮感覺非常立體,28mm f1.4則拍攝鋪桌和鮮花素果以及供品,75mm f1.25則針對祭祀器具擺設和祭拜過程活動拍攝居多,技術資料: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16000,16-18-21mm光圈f4至f8、28mm f1.4光圈f1.4至2、75mm f1.25光圈f1.25至f2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