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指的可以積水耕地用來種植稻米或半水生農作物。儘管水稻不一定要在積水的土地可以生長在乾的地上,但現在田地逐漸成為了種植稻米的主要場所。在東方種植稻米的國家很多在臺灣更是常見,因為多次去臺南雲林回程在高速公路上看到高雄的稻田在陽光照亮下閃耀著翠綠的景象很吸引我,但多次去找都找不到在有一次看到了仁武天公廟終於找到一個標地物,就在Google上找尋並且研究發現其實附近是九番埤濕地公園,所以才會有稻田、水岸、拱橋、樹林....等等的綠色整體規劃。仁武接壤高雄市三民、左營、楠梓區,加上仁武工業區的設立,經濟型態轉為工商業,是高雄地區人口快速成長的區域之一。因為地處交通要道加上重劃區所以大樓林立,而原本的稻田河岸似乎越來越少了。現在的仁武可以說到處都是興建中的公寓大樓透天厝,卻又有著農村的樸實生活環境,這次早起選擇到仁武近郊小旅行順便拍照,在巷弄稻田少了車馬喧囂人聲雜沓,有一種難得清新幽靜。另外九番埤濕地公園位於仁武五塊厝,是高雄地區尚存少數埤塘之一,昔日有一片菱角田和稻田,但因為農業灌溉功能式微埤塘面積已減少很多。
早上騎車前往逞著太陽未炙熱時雲朵盛開的時候去找尋印象中的稻田,經過巷弄左彎右拐終於到了九番埤濕地公園,找到了印象中的稻田但失望的是已經收割完剩下稻草頭,結果只好四處隨意的拍攝順便逛逛,但心想都來了乾脆再看看說不定有未收割的稻田,就在九番埤濕地公園四週巷弄走來走去終於在遠端看見疑似未收割的稻田,就騎車繞了一大圈過去終於看到一片僅剩未收割的稻田,就在工廠前方隔著小小的馬路,此時陽光灑落在綠色稻葉和黃金色稻穗閃閃發亮甚至有晶瑩的露珠,但因為在工廠前方看了一下其實四週都是工廠,本來想拍藍天白雲和稻田的感覺。但夾雜著工廠實在有些奇怪,但突然轉念其實這也是一種衝突對比的題材,自然環境和工業發展的共存產生的景像,在這樣的想法下開始拍攝稻田和工廠加上藍天白雲的畫面,拍完本來要離開看到工廠旁已收割的稻田S型的灌溉渠道十分特別,就踩著濕軟低窪的土地走過去拍攝,心想如果是盛開的稻田應該看不出這小小的灌溉渠道了,然後在遠處似乎有稻草束便一直走近看到了許久未看到的稻草束直直的站立著整個田園風大爆發,就這樣拍著收割的稻田和天空以及稻草束堆,最後本來要離開了看到了許多農民開墾的菜園,種了玉米、茄子、瓜類、辣椒、菜瓜.....等等。心想都來了不拍太可惜了,就又逛了一圈拍也十足的鄉村味,也滿足的揹著相機包回家了。
這次拍攝仁武稻田,感覺今年的夏天很熱但又因為如此使得田裏的稻浪層層隨著微風翻起綠波,走遍仁武的大片地區幸好這裡有塊田野還有稻田,似乎是未收割的最後一片稻田,在四週光禿禿的田裏讓我可以穿梭稻浪中,趁勢逃離喧囂的街區放鬆心情,在盛夏裡搭配陽光享受稻穗的清新,不自覺得閉上眼就回到了小時候赤著腳在田裡跑鉤青蛙的時光呢!看著這一片稻田感覺到當夏天的涼風吹過田野,吹黃了稻子,黃金的稻穀,彎下了腰,感受到勞動的甘甜、豐收的喜悅、里農民的笑容,不知流了多少汗的豐收成就。這次拍攝一開始有點是去稻田中散步逛逛順便拍照,所以只帶了Leica Tri-Elmar-M 16-18-21mm f4 ASPH和Ttartisan 90mm f1.25二支鏡頭加上Leica SL2就出發了,以90mm f1.25拍攝稻穗和蔬菜以及灌溉渠道的局部,再以16-18-21mm f4稻田和工廠、藍天白雲、菜園還有稻草束的畫面,因為逆光時稻田和藍天白雲的明暗落差太大,所以以亮部天空曝光為主在後製增加暗部層次細節並銳化增加飽和度。拍攝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SL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16000,16-18-21mm f4光圈F5.6至F11、90mm f1.25光圈F1.25至F2.8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