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網友PO在FB上的鐵橋花海美照就逞著休假就準備去拍攝,一大早有些天氣陰陰的本以為早上會放晴所以早早就出發,開了近一小時車邊拍邊看天氣偶爾有陽光露出,心想應該會有太陽天氣會放晴,結果到了現場一直都沒有有些失望,心想都來了走走看看也好就逛了凌雲號彩繪車廂、下淡水溪鐵橋、和向日葵花海和。下淡水溪鐵橋位於台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九曲堂車站至六塊厝車站間,橋面橫跨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俗稱高屏舊鐵橋。由日籍工程師飯田豐二設計興建,於1914年正式啟用,直到1992年除役,現為國定古蹟。
一開始先看到了舊鐵橋臺古樸的田野風景,加上田園中新設了一處下淡水溪鐵橋車站與舊火車廂看起來十分特別,就沿著小路往前走去一邊欣賞一邊拍攝,先用Minolta RF Rokkor 250mm F5.6搭配Canon EOS R拍攝一些落葉小徑、路樹小草、水溝土堤,一直走到下淡水溪鐵橋車站與舊火車廂先用250mm F5.6拍攝了一些望遠壓縮的感覺,接下來換Leica SL2搭配Canon EF TS-E 24mm f3.5L拍攝並且使用了移軸功能製造出廣角淺景深的效果,拍攝整個下淡水溪鐵橋車站的車站拍完往回走,在舊鐵橋園區內有些平面立體的動物裝置和抽象的藝術,佈置在四週的十分的醒目而且熱鬧,還有鐵軌軌道車坐非常有鐵軌軌道涵意,往上走在舊鐵橋周邊設立了五節舊火車車廂,介紹鐵橋歷史、溪畔生態彩繪、凌雲國小理念教學讓遊客更認識下淡水溪鐵橋的歷史與生態,就直接用TS-E 24mm f3.5L拍攝,而且除了一些彩繪佈置外最特別是窗戶上玻璃是像是幻燈片的火車影像感覺很到位,最後走到鐵橋用250mm F5.6拍攝一些望遠壓縮的畫面就往舊鐵橋下方還有大片向日葵波斯菊花海。
在向日葵波斯菊花海旁有水管開關以及早期古井綠色汲水器看起來很有懷舊感,用Minolta RF Rokkor 250mm F5.6搭配Canon EOS R拍攝,綠色和橘紅黃色產生強烈的反差並且將花海壓縮磨糊很像粉彩畫似的有粉粉的顆粒感,再轉向拍攝向日葵花海因為250mm F5.6反射式結構讓除了準焦的向日葵花之外其它都一圈圈的散發開,有些像梵谷簡練的筆法,以黃色和橙色和綠色為基調,勾勒出花朵、花瓣和花莖,濃重的色彩加上波波的紋理結構彷彿像油畫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向日葵飽滿和陽光婀娜多姿的感覺。最後用TS-E 24mm f3.5L拍攝下淡水溪舊鐵橋上的彩繪火車和向日葵花海很有一番詩意,可惜天氣不好不然效果會更好。
前一天考慮器材搭配決定帶無反相機系統,選擇帶Leica SL2和Canon EOS R加上四支鏡頭,但大部分都只使用250mm F5.6和TS-E 24mm f3.5L,另外用8-15mm f4L拍了幾張,50mm f1.2L則沒用到。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SL2、A模式光圈先決24mm光圈f5.6、250mm光圈f5.6、8-15mm光圈f5.6,快門1/30至1/1000,感光度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鏡頭:Canon EF TS-E 24mm f3.5L、Canon EF 8-15mm f4L、Minolta RF Rokkor 250mm F5.6、Canon EF 50mm f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