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拍攝是陰天反差不大,理論上應該更適合拍黑白來表現,但實際上拍攝後上傳電腦反而層次有些太淡不合我的胃口,所以在調整上將銳化和對比調的明顯比較重,讓風格性更強烈,尤其是整個日式木造住宅建築用彩色看反差不錯,但用黑白來看像窗戶門柱都容易變成接近的色階,除了在曝光上調整拍暗一點,看天空的雲能否有些層次來加強整體的黑灰白色階的深度,因為是陰天所以幾乎沒有光景的變化,只有靠色階的層次反差做表現效果可能會比較好,拍攝時先用福倫達voigtlander vm 10mm f5.6拍整體的建築全景包括前庭、後院、屋頂和建築外觀以及門窗樑柱,再以Summilux-M 50mm f/1.4 ASPH拍攝像水池、石燈、地燈、鎖樋、木製門窗、捲簾、玄關與格子戶、整個廠長宿舍瀰漫著詩意的日式慢活感,而前庭樹立兩把超大紙傘的帶位等候座更是有營造如街景般的給人落落大方的美感視覺,而後院的日式竹滴水的涓涓流水在水池同心圓的波紋中散開的獨朵的荷葉和悠遊的錦鯉在輕拂的微風中,將一草一木散發出純樸、清新的傳統鄉村風,加上一旁的石燈、地燈、枯山水,讓人更能深切感受生活的意蘊與沐浴在自然裡的愜意,傳遞傳統日式禪學的沉靜!
往前一分鐘便來到糖廠社宅事務所,糖廠內的社宅事務所和廠長宿舍,是電影血觀音的拍攝埸地是當年社長的辦公室兼住家,年代久遠距今已有116年歷史,除了是全台灣最早的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外,外觀更是磚造巴洛克風格建築,但內部則是日式居家格局。是日本人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除了架高的地基外,迴廊與連續拱門仿自歐洲建築風格,也因此成為電影血觀音的取景地隔局方正完整雖然不大但很大氣。拍攝時先用福倫達voigtlander vm 10mm f5.6拍整體的建築全景包括前庭、後院和樑柱其中除了正面的外觀令人感覺十分歐風外,拱圈迥廊也非常典雅而且在10mm f5.6的135度視角更顯大氣開闊,最後再以Summilux-M 50mm f/1.4 ASPH拍攝像門窗和建築結構以及拱圈迥廊的局部細節。就在社宅事務所旁就是全台唯一的一座黑銅觀音像,全身通體黑色很的看起來很特別有別於一般印象中的白色觀音像,聽說黑銅觀音是因為幫助糖廠度過最難熬的時期,因此是當地居民誠心信仰的神明,高高的站在戶外四週是水泥柱塔祭祀臺,有許多民眾拜拜的香火水果鮮花,而在旁邊有座祈福的木牌架提供遊客把心願寫在木牌上希望可以實現願望。拍攝時先用福倫達voigtlander vm 10mm f5.6拍整體的全景包括前後方和祭祀建築,再以Summilux-M 50mm f/1.4 ASPH拍攝黑銅觀音像的局部細節。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SL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1000,光圈F1.4至F5.6感光度320度至8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對比明暗。
高雄橋頭糖廠廠長宿舍簡介:
高雄橋頭糖廠外有兩棟精緻典雅的日式木造建築是電影血觀音的拍攝埸地,是近幾年修復的古蹟建於建於昭和15年(1940年) 為日治時期廠長宿舍約有33.76坪,為日治時期主要的木造住宅,包含著前庭後院的規劃,相當的有完整性,是目前橋頭糖廠內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此廠長宿舍(1940年建築)及社宅事務所(1901年建築)均為高雄市市定古蹟,其中廠長宿舍係傳統的日式官職宿舍,其構造特色為台檜屋架、高架地板、木造結構、木床束及台灣日式宿舍僅見之獨立磚造基礎,是高雄市少數完整的日治時期含有石燈、庭園、水池、造景木造建築。,加上前庭後院與別緻的觀景露台,是目前廠區內最具代表性的日式木造宿舍與精緻日式庭園景觀區,外觀典雅為遊客及團體申請導覽參觀及拍照之熱門場所。住宅包含了前庭後院與正對面的廠長宿舍,是目前糖廠內最具代表性的日式木造宿舍,外圍牆是台灣相當少見的傳統日式圍牆,看起來像是日本戰國時代大名的家宅石牆通往副廠長宿舍橋頭糖廠在民國88年6月關閉停產,副廠長宿舍因關廠後長期無人進住,以致建物外部嚴重損壞遂於民國104年進行了修復工程,目前已回復其日治時期建築原貌副廠長宿舍一開始其實是用做醫護室之後配屬於副廠長起居使用副廠長宿舍個人最喜歡的地方是在宿舍後方這邊宿舍屋外是日式的庭院造景十分雅緻。
高雄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
除了前面的廠長宿舍之外,是電影血觀音的拍攝埸地另一取景重點就是社宅事務所,該社宅事務所是由日本人於1901年建造的,仿造巴洛克建築外型非常歐式的風格,作為社長管理廠務及起居場所,也是橋頭糖廠中最早期的建築物之一,前面兩邊和後面種植了許多的植物,社宅事務所建築結構結合了木架構、磚砌牆面、連續拱圈涼廊。至於基座台高則是為了讓建物底部能通風、避免潮濕而構築,幾何線條的紋飾與強調立面陰影的女兒牆讓不少人在此留影,而水準雕飾的底帶與頂帶都是這棟建築的特色之一。有著獨特的建築與氛圍,另外女兒牆上有多個方型開口整齊間隔一整排很漂亮,很多人以為是通風口其實這是槍口用於防裕敵人用的。高雄橋頭糖廠廠內昔日古物保存完好已被列為市定文化景觀。
高雄橋頭黑銅聖觀音簡介:
西元1902年由時任的鈴木藤三郎社長立此聖像,據說主要是因為社宅官舍場址原為墳墓地,加上工場開工第一年機械經常故障、運轉不順,乃至造成作業人員傷亡,為體恤這些遠離故鄉的日本製糖技術人員,同時也希望拉近參與製糖的臺灣工人對製糖會社的向心力,鈴木社長選擇了一個臺日雙方共同認可的宗教信仰-「觀音像」設立於此處。聖觀音像祀立方位朝向北方,正面對著製糖工場凝視廠房,意味著保佑加持工場生產順利及工作人員平安,但也有人說它的面向是日本東京,有朝向日本祖國的意涵。
聖觀音像的外型源自於日本奈良藥師寺東院堂之聖觀音像,是一個青年男性的菩薩相,材料也是鈴木社長於1902年託人從中國大陸蒐集大量的古銅鏡並運回日本東京重新熔鑄而成。四尊觀世音菩薩像完成後,一尊祀立高雄橋仔頭糖廠,一尊祀立於鈴木社長的故鄉鎌倉別墅,另一尊祀立鈴木社長森町的龍山住宅,最後一尊則祀立東京深川日本製糖廠本部。
此聖觀音像與其他觀音像最大的不同,乃是佛像外觀的顏色。當初聖觀音像鑄成後外表有鍍鉑金,因為有這種「銅與白金」的合金材料,所以會微微的發光;不巧當年製糖工場上方也設置了一根銅製的避雷針,這支同樣閃閃發亮的避雷針才一裝上就被抗日人士偷走,鈴木社長為避免這座安置於戶外的聖觀音像又失竊,所以刻意命人將其身漆黑作為掩飾,因此一百年來橋頭人都稱祂為「黑銅聖觀音」或「黑彌陀」,遇有大小事情常來祈求庇佑,據說十分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