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光學設計可以說是現在21世紀頂級鏡頭的顯學,現代鏡除了ASPH非球面鏡片已經幾乎是必備之外,APO更是高端鏡頭的頂配,而APO加上ASPH也是所謂的現在說的雙A,更是頂配中的頂配,但這樣的光學設計不要說是測距式鏡頭,就連單眼無反相機鏡頭也不多見,而且在廣角端更是比較少,APO的測距式廣角鏡頭也只有Leica APO-Summicron-M 35 f2、Voigtlander 35mm F2 APO、Ttartisan 35mm F2 APO唯三的存在,網路上查找資料時發現了一個巧合就是,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Voigtlander APO-LANTHAR 35mm F2,這兩支APO等級的新款35mm廣角鏡頭,同在2021年上市,可以說拜電腦設計與新鏡片材料之賜以及高超製造工藝,使得二者光學素質提昇到最高,甚至可以上數位中片幅,二者都是現代科技結晶產品,前不久入手APO-Summicron-M 35 f2用了一陣子,最近剛好又借到Voigtlander 35mm F2 APO,當然要好好的來比劃比劃,看原廠和副廠的PK鹿死誰手,這次將兩支35mm APO對決PK一下一定很有趣,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VS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頂尖對決:操作使用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ASPH,徠卡M系列唯一的APO級小廣角鏡頭,為了達到複消色差採用共5組10片的設計,其中有三個非球面鏡片,而這三個非球面鏡片,有一片是正反面的雙非球面鏡片,金屬鏡頭遮光罩,直接旋轉裝上使用,為了不擋住Leica M機的OVF景觀窗,特意設計的造型,並且遮光罩内另有小內框,可以降低鏡片反射,保護鏡和鏡頭以及遮光罩緊密貼合,使得此鏡體積縮至小巧的形狀,前置光圈環設計二分一格檔位清晰,具有超長的對焦行程距離,幾乎旋轉一整圈大約300°左右,對焦行程超長略有不便,但對焦阻尼精準柔順平滑,有月牙對焦板手阻尼適中手感極佳,不過轉動至70cm至30cm時月牙板手就會轉到鏡頭上會有些卡卡,在使用光學景觀窗黃斑疊影對焦時,超過最近對焦距離為70cm時,有輕微的阻力之後轉過可以在70cm至30cm的距離對焦拍攝,測距式黃斑便不再動作,需要用外接式EVF電子取景器或相機螢幕Live View 對焦,所以如果用底片M機或M8、M9、EPSON R-D1則無法使用只能估焦。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此鏡是針對Leica M相機的感光元件優化,採用9組11片其中包括:5枚超低色散鏡片和2枚雙面非球面鏡片,設有浮動機構和雙重消除色差設計,此鏡可以說用料十足紮實,和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ASPH相比,體積大了近一半但重量反而輕了點,外接式環形鏤空遮光罩,精密加工製成的全金屬製伸縮組件,搭配優質的潤滑油脂,操作使用時產生適當的阻尼,操作感滑順流暢,前置光圈環設計二分一格檔位清晰,對焦行程不像APO-Summicron-M 35mm 對焦行程超長,實際使用方便多了,(光圈F2、F2.8、F5.6、F16時為圓形),十二枚光圈葉片盡顯圓形散景的魅力,最近對焦距離為0.5m略長於Leica APO 35mm f2的0.3m,雖無月牙對焦板手實際使用很順手,轉動短於70cm時沒有卡頓阻力可直接轉動至0.5米,但測距式黃斑便不再動作,這時則需要用外接式EVF電子取景器或相機螢幕Live View 對焦可以對焦至0.5m,所以如果用底片M機或M8、M9、EPSON R-D1則無法使用只能估焦,搭配Leica M10R整體手感不錯,而且平衡性極佳,只是體積上略長,另有此鏡最新有Sony E和Nikon Z卡口可以選擇。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最近對焦距離為0.5m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ASPH最近對焦距離為0.3m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VS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頂尖對決:鏡頭規格
鏡頭型號: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ASPH
鏡頭分類:廣角定焦鏡頭
鏡頭焦距:定焦 35 mm
最大光圈:f2
最小光圈:f16
鏡頭視角:62.5°(對角)
鏡片組數:5 組 10 片(包括:3 片非球面鏡片)
光圈葉片:11片
最近對焦距離:0.3 米
對焦系統:內對焦
濾鏡尺寸:39 mm
鏡頭尺寸:53 x 40.9 mm
鏡頭重量:320 克
鏡頭型號:Voigtlander 35mm F2 APO
鏡頭分類:廣角定焦鏡頭
鏡頭焦距:定焦 35 mm
最大光圈:f2
最小光圈:f16
鏡頭視角:63.6°(對角)
鏡片組數:9 組 11 片(包括:5枚超低色散鏡片和2枚雙面非球面鏡片)
光圈葉片:12片
最近對焦距離:0.5 米
對焦系統:外對焦
濾鏡尺寸:49 mm
鏡頭尺寸:55.6×58.1mm
鏡頭重量:304 克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ASPH上圖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下圖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F2光圈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F2光圈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F4光圈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F4光圈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F5.6光圈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F5.6光圈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F8光圈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F8光圈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F11光圈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F11光圈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VS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頂尖對決::層次散景
徠卡於2021年推出的Leica APO-Summicron-M 35 f2 ASPH,整體層次乾淨通透,此鏡5組10片的鏡片,其中有三片具有非球面鏡片,三片非球面鏡片中有一片是雙面非球面鏡片,完美詮釋了所謂徠卡鏡頭的立體通透效果,徠卡APO呈現乾淨的顏色細節和超滑順的層次轉折,略不同於超大光圈鏡頭,色調上也偏暖色調,此鏡即使在縮光圈的時候,也會有很好的通透立體感,即使F2光圈全開依然驚人,雖然略有暗角基本上縮一格光圈就消失了,搭配4000萬畫素的Leica M10R遊刃有餘,從中央到邊緣影像結實銳利,對攝影主題有忠於原味的强烈紀錄性,真實乾淨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Leica APO 鏡的漂亮,就是幾乎沒有色差,可以在任可光源下拍出極為乾淨的畫面,對於此鏡來說在f2時散景效果非常光滑柔順,從清晰到磨糊自然透亮,超過70cm近距離虛化更加的夢幻渲染並且均匀擴散。
Voigtlander APO-LANTHAR 35mm F2在2021年推出,被譽為「福倫達歷史上最高標準的廣角鏡頭」,此鏡採取12片光圈葉片的設計,而光圈則在F2、F2.8、F5.6、F16時皆為圓形,光學設計針對徠卡M系列數位相機優化設計,有著5片低色散鏡片和2片非球面鏡片,整個鏡頭設計非常緊實,搭配4000萬畫素的Leica M10R十分輕鬆,透過照片感覺,APO-LANTHAR 35mm VM的性能,在高光處或者是物件邊緣,也幾乎沒有色差的情形發生,其色彩還原度十分出色,有很好的通透立體感,此鏡的焦外散景幾乎不見二線性現象,整體來說散景磨糊乾淨匀均,遮光罩遮光效果不錯,在逆光下拍攝時,除非光線直對畫面也幾乎不會出現耀光或鬼影現象,抗耀光性極強,層次細緻反差對比高,呈現出鮮銳乾淨的畫面質感,不過色調上仍有些冷調,綠色藍色稍微明顯突出一點,算是福倫達一直以來的特色,從中央到邊緣角落的影像結實飽和,是標準APO的特性表現。
測試地點:三鳳宮 技術資料: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2000光圈f2感光度100至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上圖:Leica下圖:Voigtlander
測試地點:駁二特區 技術資料: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4000光圈f2至f4感光度1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上圖:Leica下圖:Voigtlander
測試地點:三鳳中街 技術資料: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500光圈f2感光度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六合夜市 技術資料: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500光圈f2感光度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上圖:Leica下圖:Voigtlander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 VS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頂尖對決::個人看法
APO是「復消色差校正」的縮寫,在大部分鏡頭的光學設計中,藍光和綠色光可以聚集在一個焦平面上,但紅光會因折射而聚集在不同的焦平面上,這種現象稱之為色差或色散,在較望遠焦段鏡頭會更加明顯,所以APO的特殊光學結構和高品質低色散玻璃,可讓所有色彩的光線都聚集同一焦點上,呈現沒有色散的銳利通透質感,所以APO不只是玻璃材料,APO還是一種高階校正標準,但特別的是其實APO的廣角鏡頭不多,一般來說廣角鏡頭色差問題並不明顯,所以APO化不是優先考慮的光學設計,但數位時代的高像素數影像,數位感光原件取代了傳統底片,而數位測試檢查超方便的現在,許多攝影同好對光學的要求更高或是錙銖必較,紫邊綠光和放大至200%或400%來檢視,並且習慣於裁切局部影像觀看,相當於把廣角鏡頭當成超望遠鏡頭或顯微鏡頭來操作,極端厭惡紫邊或綠光,品牌廠商被迫必須以更加嚴苛的標準來回應,而APO正是廠商用來讓對付這些極端用家的絕招,但是看照片不是放大至200%或400%來看吧?而是看有沒有故事能不能令看的人引起共嗚,或許這樣說APO、廣角鏡頭、f2光圈...等等都是一種工具,有好的工具創作一定比較好,但没有好的工具可以用也可以創作好的作品,因為不是每一個攝影者都是用APO,但依然拍出令人感動的作品。
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 VS 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優點缺點
不論是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或是Voigtlander APO-LANTHAR 35mm F2,都是各自徠卡和福倫達的天花板級的小廣角鏡頭,吹毛求疵的比可以說是各有優點缺點,Leica APO-Summicron-M 35mm f2優點在Leica名牌、小巧袖珍的體形、立體感通透度强和30cm最近對焦距離十分實用,缺點則是太貴,相比Voigtlander APO-LANTHAR 35mm F2貴近十倍的價格,還有300度的對焦行程太長,操作時略有不便,而相比APO-Summicron-M 35mm f2,福倫達的APO-LANTHAR 35mm F2,優點在於只要近十分之一的價格就可以獲得百分之九十相似的效果,對焦時也體形大比較好握持,可以說是CP值超過徠卡太多,缺點是50cm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說比徠卡大了近一半的高度和體形以及差20cm的最近對焦距離,在實際使用上和攜帶性都比較不方便些,雖然如果用無反相機可以用神力環,雖然50cm的最近對焦距離也非常實用,但在實際使用有一定的差異。兩者的都銳利清晰立體感通透度都很棒,硬是比較徠卡立體感通透度和畫面乾淨度都略小勝一點,而且小巧袖珍體形使得整體的質感超棒,可以看的出來徠卡的專業,而福倫達如果依造如此規格做得出來嗎?我感覺應該可以吧?只是差在是否有需要,因為那怕福倫達做的和徠卡一樣,價格也便宜不了多少,因為這類追求極至光學的鏡頭,在製造的良率上一定比一般鏡頭低,所以成本一定高,但是福倫達以比較大的體形有百分之九十相似的效果,加上只要近十分之一的價格,可以說有它的客群,因為不是每一個同好朋友願意花超過二十多萬來追求極至的需求,不過花近十分之一的價格追求極至應該會比較划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