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卡和哈蘇的瑜亮情節

萊卡和哈蘇的瑜亮情節


          說到相機品牌不論是底片相機或是數位時代相機,我相信Hasselblad和Leica這兩個品牌,可以說是在35mm全片幅,還有120中片幅來說,是自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不論從底片時代一直到現在的數位時代,這兩個品牌的知名度和尊榮感始終唯持著第一名,相信大部份的同好朋友應該都不反對,也是许多同好朋友的夢中情機,自己從底片的Leica M3和Leica M6一直到M8、M9、M240、M10R,而哈蘇的500CM、500ELX、903SWC、202FA,一直到借玩朋友的X1D和X2D,也算是對這兩個品牌有一定的認識,然而萊卡和哈蘇兩大品牌,雖然一個是35mm全片幅一個是120中片幅,嚴格來說算不同一個層級,但在知名度和尊榮感以及優質光學的加持之下,可以說是追求極至、色調層次、微對比、立體感的不二選擇,也因此也有些所謂的瑜亮情節,甚至造就了許多同好朋友的選擇障礙,魚和熊掌如何選擇,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但是從底片時代一直到數位時代,雖然萊卡和哈蘇兩者的規格片幅不同,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敵對競爭的關係,尤其是在數位時代更明顯,當然兩者的特色是完全不同,而且就在萊卡推出數位相機時候,哈蘇推出中片幅相機之後,這種情況就越激烈,尤其是哈蘇的X1D2上市價格大幅的下降,在當時也讓許多同好朋友陷入了兩難之中,而萊卡M10R、M11、M11P都超過二十萬和之後的X2D以及907X差不多,在價格上明顯交叉重疊,加上M11的6000萬畫素,更是讓畫素表現疊的厲害,如果經濟狀況比較好,許多同好朋友都選擇雙修萊卡和哈蘇,當然雙修的代價也不便宜,有人就選擇其一入手,我自己就是原本先入手萊卡,之後因為轉接電子快門和鏡頭規格而放棄X1D2,而選擇富士GFX50S2,來個富萊雙修無法萊哈雙修,而在做此選擇時有仔細研究富士和哈蘇的差異,富士GFX單就切換片幅和底片模式就十分好玩,而哈蘇在外觀質感和色調層次上在中片幅上可以說是無人能及,但是如果轉接鏡頭其電子快門在拍攝上限製多,加上鏡頭不便宜又常缺貨,所以最後不選擇哈蘇選擇富士GFX50S2。

 

          其實是玩日系的相機鏡頭同好朋友,有很多人換其它日系品牌之後,或是用了許多日系品牌,最後想要追求更强的鏡界,可能只有萊卡或哈蘇可以滿足了,也幾乎是最高或是最貴的境界,除了45大片幅相機,徠卡以輕巧高品質立體感強為特色,以及强大的鏡頭群,這幾年的Q系列和SL系列也有高品質立體感強的特色,但中片幅的系列似乎就没什麼人知道了,有些曲高和寡,而哈蘇的X1D、X2D、907X以層次細緻色彩自然著稱,從無反中片幅推出後,一直到現在近二十支的原廠鏡頭,提供高品質的性能,可以直接說萊卡和哈蘇分別是35mm全片幅和120中片幅的光學顛峰了,再上去其實也真的没有什麼可以要求。所以會使用120片幅的相機其實最主要的就是是畫質和細膩度,在底片時代化全片幅和中片幅在畫質上,是有明顯的差異,當然體積也比較大機動性也有明顯的大,但是有個人選擇了機動性選擇萊卡,有人為了選擇畫質使用中片幅相機,而我也是如此用了一陣子底片相機,其實也用過萊卡也用過,和哈蘇相機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在某種程度上在底片相機,其實相對競爭的感覺比較沒有那麼的明顯,但是在數位時代,反而許多同好朋友會在選擇上,把這兩者列入一同的考慮,雖然這兩者的差異蠻大的,但是不變的是兩者的品質都很好,尤其是在質感層次還有細膩度的部分,兩者的相機鏡頭在價格上,也差不多,但萊卡M系列明顯在鏡頭選擇上可玩性多了些,而且也輕巧許多和立體感突出,而哈蘇的X中片幅系列,則是以自然細膩的色調和通透立體的層次,受到同好朋友的喜愛,當然如果可以同時擁有最好,不是說小孩子才做選擇。如果一定要二選一,要輕巧立體感那萊卡M系列最適合,如果喜歡自然細膩通透,不需要輕巧那哈蘇的X中片幅系列可以說是唯一選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萊卡和哈蘇的瑜亮情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sir 的頭像
    wangsir

    wangsir的部落格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