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布列松如果還在世,他會用什麼相機?

 

           最近分享Leica Q2的隨拍心得,意外的引起了許多同好朋友的熱心討論建議不管是公開或私下,也讓我最近對於用什麼相機鏡頭又多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反思和想法,從前用底片相機到數位相機,從Canon、Nikon到Leica、Sony、FUJIFILM,一開始覺得一定要用頂級的相機鏡頭甚至有名的相機鏡頭才可以拍出好照片,從日系相機到德系相機便是如此的想法,但慢慢的隨著使用的相機鏡頭越來越多年紀越來越大,對一些東西的追求反而不那樣的執著,例如:使用的相機鏡頭、拍攝的主題、天氣的要求...等等,在過半百之後反而變的比較隨性自在,用的相機鏡頭是這樣,拍攝的主題也是這樣。但一部分的同好朋友似乎很執著色調層次甚至一些玄學的散景效果,不過感覺這樣似乎有些本末倒置,雖然我有時也會追求但不完全是百分之百更多時候是好奇,相機鏡頭其實是工具不是拍攝的目的或照片本身,當然收藏家或器材黨除外。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如同前面所述其實我個人也算半個器材黨,除了半收藏外也會測試除了分享之外最主要的是自己也想了解其特性,以便使用在拍攝上,但因為這次分享Leica Q2的隨拍心得到同好朋友的熱心討論建議,讓我想到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標題:布列松如果還在世,他會用什麼相機?喜歡拍人文街拍的同好朋友,Henri Cartier-Bresson布列松一定不陌生,這位攝影大師1930年開始加入攝影創作,1931年廣泛遊歷各地,作品也開始在報紙、雜誌、書籍上陸續發表。偏愛黑白攝影,喜愛徠卡135旁軸相機與35mm和50mm鏡頭,反對裁剪照片與使用閃光燈,認為不應干涉現場光線,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也是現代新聞攝影的創立人。他是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創辦者之一,其「決定性瞬間」的攝影理論影響後世。布列松如果還在世,他會用什麼相機?這篇之章分析了九點,一、旁軸相機真的是當今街頭攝影的最佳相機嗎?一直到9. 亨利·布列松呢?如果還在世,他還會用徠卡嗎?

 

      文章最後,布列松本人說過的話:(Google翻譯) 原文連結

     「化學和光學領域不斷出現的新發現大大拓寬了我們的行動領域。我們有責任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技術中,以提高我們自己,但是有一整套以技術為主題的迷戀。技術只有在你必須掌握它才能傳達你所看到的東西時才重要......相機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個漂亮的機械玩具。在機械物體的精確運作中,也許存在著對日常努力的焦慮和不確定性的無意識補償。無論如何,人們對科技思考太多,對觀察思考得不夠」。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所以如果布列松活在21世紀會用什麼相機呢?可能不是徠卡相機,可能使用數位無反相機,可能是Canon、Nikon、Sony,可能是Leica Q3更有可能是精巧、輕盈的卡片相機Ricoh GR III甚至可能是智慧性手機iPhone 15?畢竟拍照是人在拍不是相機在拍,再好的攝影器材也只是輔助,開玩笑的說是人腦在拍不是電腦在拍。回想這篇文章對照現在的心情感覺很特別,雖然一方面自己常常測試相機鏡頭除了喜歡玩也想了解它的特性,但用什麼相機鏡頭老實說對現在的我並不會非Leica不用或認為Leica是最好的相機鏡頭,不可否認徠卡的相機鏡頭甚至配件,均有其一定的品質和特性以及可靠,光學上也有其厲害和獨到之處,所以百年來深受許多攝影同好朋友的喜愛不是没有原因的,我個人也深深的著迷,但看到同好朋友的反饋,我越來越了解也常常這樣做,至少這近幾年來有一半的時間不再是Leica不用,反而Sony、FUJIFILM、Zeiss、Voigtlander 相機鏡頭變成我常用的工具,因為就如同那句老話,你要拍照的時候在你手上的那台,就是最好的相機。沒有最好的人文街拍相機鏡頭,只有喜歡用好用的相機鏡頭,所以不是用Leica就可以拍好照片,多出去拍照吧才是正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布列松
    全站熱搜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