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artisan 50mm f0.95轉接Sony A7R3
    剛開始學習攝影是先學拍攝風景,後來才接觸人文街拍時,一直到現在少拍風景多拍人文,最初是受到一些國内外知名大師的作品的啟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布列松“決定性瞬間”,並且學習一些知名大師的光線、構圖、表現手法,在模仿之餘也開始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拍,思考我為什麼要如何拍。當我發現自己更專注時,我的街拍作品也逐步走出模仿之路,有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所以好的人文街拍,一定要巧妙、觀察、準備、大量,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成熟、感人、雋永,成為你的另一個分身,訴說你的想法,但前面所述的是一個過程和觀念,有些注意事項和準備工作先用好可以降低挫折提高成功率,以下人文街拍的六件事給大家參考。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1.不帶太多的相機鏡頭


       其實人文街拍不一定用Leica才行用相機手機也行,有時輕便比準備周全重要,有時方便比輕便重要其實這是一種心態,時至今日攝影的工具不在侷限於相機鏡頭,但個人認為用相機鏡頭還是比手機好用可以變化運用的空間比較大,這裡也是提醒同好朋友,就是在攝影器材上面花太多的心思有些本未倒置之外,然後帶太多的器材也會影響行動力和思考力以及觀察力,有時準備的越簡單反而會讓你比較快進入那個街頭的狀況,讓自己隨時保持在準備的狀態去捕捉瞬間,在那個狀態下不要讓器材過度的去影響你,其實也是很重要的,用什麼相機鏡頭都好習慣順手就好,不一定用Leica才拍得漂亮,早期我也是只用Nikon FM2和F3在拍攝,所以街頭攝影有時其實是非常即興的創作,擔心的事情越多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越簡單順手反而很快進入狀況,因為您没有其它的選擇。


2.别走太快没仔細觀察


       人文街拍的成功有至少一半以上來自耐心和細心去觀察的動作,拍攝街拍去一個地方不只是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而是放慢速度甚至左右移動踩高趴低仔細觀察角度的可能,也藉此定下心來去反覆尋找,在一個受限的空間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在拍照的時候能夠更慢然後更去觀察,一些正在發生或未來發生的人事物,適時去切換自己拍攝的行為模式,簡單的說如果是一間寺廟或街道可以反復的走一樣的路線或不一樣的路線,可以觀察出同一個地方但不同不同的感覺,因為有可能人事物的改變或光線的變化在不同的時間或角度,在一樣的路線或不一樣的路線產生不同的變化,甚至去看看沒人看到的角落。有好的背景,就等等合適的主體。有時候去一些知名的地方常常會想要趕快拍到好看的照片,而趕快急忙的按快門,這樣我們根本沒有靜下心打開攝影眼,去好好的觀察這周圍環境的變化,所以放緩動作放静心靈打開心眼才是人文街拍的重中之重。


3.不要用太長焦的鏡頭


       早期我自己人文街拍時因為不習慣接近人群,常用AIS 135mm f2或AIS 180mm f2.8甚至80-200mm f2.8拍攝,把攝影主題拉近取得自然的感覺,常時年輕的想法十分單純社會歷練不夠,覺得這樣拍除了比較被不會發現比較自然之外,也避免了被發現被拒絕的問題和狀況,但慢慢的拍攝時間久了和社會經驗多了,讓我體會到其實用廣角鏡頭或標準鏡頭,除了畫面的張力營造和細節質感增加之外,更有助於參於感動溶入環境之中,比較直接的意思是因為你拿比較廣的鏡頭的時候例如35mm或21mm,就直接會形成你必須更靠近主題並且自己也靠近,必須直接和攝影主題環境產生互動、共嗚、能量以及形成一種現場的氛圍,有參與的過程中的臨埸感會直接附著在畫面中更生幼,這就不是在遠處用長焦鏡頭去拍攝只看到畫面框框的感覺,而是有互動的情緒在裡面,像我有時拍廟會遊行會用超廣角鏡頭走到藝陣人群去拍攝彷佛我就是畫面的主角之一溶入其中感同身受。


4.把相機拿在手上等待


       把相機拿在手上等待意思很直接簡單,就是不把相機放在胸前或放在包包裡需要才拿出來用,因為這樣可能錯過一些瞬間的畫面,而是把相機拿在手上等待隨時,人文街拍有時是動態的情况,有些的畫面是瞬間突然出現就消矢了,當你掛在胸前或側揹的相機舉起或從包包取起相機時,精彩的畫面可能一下子就消失不見、有時候可能就只有2.3秒的時間,所以進入拍攝的地方或情緒之時,就是隨時把相機拿在手上等待做拍攝的準備,並且記得相機先開機,這樣當事情真的要發生的時候,你就不會因為還要在先開機或取起相機錯過畫面,如果真的有什麼特別的人事物發生就可以趕快的進入情况,甚至誇張點可以用兩台相機來拍攝,有時我也會這樣用兩台相機來拍攝,例如上次去拍東港鮪魚季時,我同時用一台Leica M10R装Laowa 12-24mm f5.6一台Leica M9P装Voigtlander vm 50mm f1.0,在碼頭拍攝卸載魚貨和魚貨拍賣完全不浪費時間,可以隨時移動隨時拍攝。

 

5.A模式或注意環境曝光值


       A模式設定或注意環境曝光值調整,就是將相機調好設定在拍攝上更順利,但不是單一固定的靜態設定動作而是動態似的去更動,也助於溶入情緒和環境中,例如我常用A模式而且隨時注意環境加減曝光值調整,就可以在拍攝時不用太注意曝光,注意力可以更集中,但也不是完全交給相機也必須注意,最簡單就是把相機設成A模式光圈先決,然後手動選擇光圈和 ISO,没有全部設定自動是因為太依賴相機也不行,另外需要時時注意光圈和ISO快門的情况避免失誤,如此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的場合,甚至曝光不對也可以事後在用軟體補求,但如果能時時可以注意曝光最好,尤其是更換場合或明暗落差太大時建議注意調整ISO、快門、光圈。當然也可以換成全手動法慢慢調,但可能大部分的場合没有辨法慢慢調,只能在拍攝空檔時做調整。所以人文街拍曝光很重要,除了是對畫面風格質感的要求也是進入拍攝情緒和環境的方式,確實需要好好學習是當你真的熟練拍攝時就會很顺手。


6.天氣光線環境的關係質感


       人文街拍本質上就是紀錄生活環境的人事時地物,紀錄自己的,也紀錄別人的,或許你拍的是別人但其實是你自己,或著應該說是你自己因為什麼原因來拍這個畫面,也是自己一種情緒個性的反射。在街頭做一個旁觀者。當你擁有了足夠強大的觀察力和攝影技術之後,好的畫面會主動選擇你或提示你。這不是玄學,而是一種長期自我訓練所帶來的直覺。每天觀察身邊的細節:天氣、色彩、光線,甚至是味道聲音,周圍的一切都需要去留意。任何細微的變化,都可能是觸動你的瞬間,這時候拍就好了,所以天氣光線環境也會直接性的影響畫面,所以觀察天氣、光線、環境的互動關係也很重要,例如:陰天、晴天、雨天的光線質感在那些環境比較有感覺,還有一天的早中晚時間都可以注意其變化,但不是死守早晚時間光線比較好看中午不適合拍照之類,其實一些都是在於你觀察身邊的細節,越直覺越敏銳越有感覺。

Ttartisan 50mm f0.95轉接Sony A7R3

 

   
       最後接近你的被攝主題不一定要悄悄的,拍人的時候,記住別不好意思,要大膽,該拍就拍,有時可以微笑以對和禮貌詢問以及聊天消費三種方式來親近對方來克服彼此的陌生,反而會有不同的親切感覺,或是利用觀察等待和角度錯位時機以及時機環境造成的效果讓拍攝主題毫無察覺的拍攝出好的感覺,有很多人文街拍的照片是廣角鏡靠近拍攝,跟被攝者其實只有幾米遠而已,但不是用廣角鏡拍最好,如何自然的接近拍攝主題才是闗鍵,無壓力的和對方交流拍攝,有時只有多試才知道其中的微妙之處。記著越怕你越不敢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文街拍 決定性瞬間
    全站熱搜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