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000556.jpg

L1000557.jpg

L1000560.jpg

        Leica16-18-21mm f4這三個超廣角焦段在Leica M鏡頭系統算是比較大支的存在,但在Sony A7無反超廣角裡算小支,整個Sony A7無反相機系統裡,原廠齊全的大小鏡頭群光圈種類選擇多,有Sony 16-35mm f4和Sony 16-35mm f2.8二支原廠的大小光圈變焦鏡頭可以用,而且還有自動對焦以及其它的先進電子功能,其它相關的副廠同規格或類似規格更多,有需要用轉接手動的超廣角鏡頭嗎?而且又是不便宜的Leica這支唯一的三焦段超廣角鏡頭Leica16-18-21mm f4,其實我也有這樣的疑問,使用全自動的數位無反相機,確轉接手動的超廣角鏡頭使用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確實一開始我也有這樣的疑問,放著有自動對焦以及其它的先進電子功能的原廠變焦鏡頭不用,確用Leica 16-18-21mm f4這支鏡頭,因為這樣的搭配組確實有它的特別之處,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Leica16-18-21mm f4 轉接 Sony a7r3:操作使用

 

       Leica 16-18-21mm f4整個鏡頭外觀比較細長但比其原廠變焦鏡頭顯的小巧精實,如果不裝濾鏡使用原廠遮光罩則更迷你,如果使用濾鏡需先裝14473轉接環轉接到67mm的尺吋才可以裝濾鏡,鏡頭口就變成67mm有些大,可以上保護鏡或其它濾鏡,此鏡是徠卡現役唯一的三焦段的定焦鏡頭,小巧、輕便、畫質優,用M8、M9、RD-1需裝上原廠光學多焦段觀景器或副廠光學多焦段觀景器,整個重量體積增加不易手持,使用M240、M10、M11數位M機可以用EVF電子觀景器或Live View 對焦更加方便整體更輕巧,轉接 Sony a7r3則更方便,在操作使用很是靈巧,如果常用Leica M機轉用Sony a7r3會覺得十分方便,EVF明亮清晰方便對焦,外觀看起來更是整體完全無違和感彷佛是原廠鏡頭,加上超廣角景深大除非近距離拍攝,不然幾乎不用什麼對焦,如果縮光圈之後更是只要取景拍攝。翻轉螢幕更是方便,在取景構圖上靈活度大增尤其是高低角度拍攝時,不過可惜螢幕畫素太低只能看取景構圖和大概光線,層次細節則没有很方便。


Leica 16-18-21mm f4 轉接 Sony a7r3:色調層次

 

       Leica16-18-21mm f4 轉接 Sony a7r3,很明顯在色調整層次和Leica M10R或Leica M9P上完全不同,f4光圈全開時畫面中心算銳利有一些暗角邊角普通,縮f5.6至f11光圈時中心十分銳利邊角普通銳利,色彩明亮乾淨層次過渡順滑銳利和在Leica M10R的色調層次略有不同,明顯是現代鏡的味道但立體感不錯而且因為4000萬畫素的關係,比起之前用Sony a73只有2400萬畫素明顯好很多,在層次細節上更是豐富放大看更明顯,但是可惜的是高感度超過1000度個人就感覺不大行,典型的有一好没二好反而Sony a73的高感光度還比較好, Leica 16-18-21mm f4縮光圈至f11或16星芒效果更明顯不過可惜星芒尾部不尖呈現出掃把狀有些可惜,另外因為加装67mm的保護鏡在强烈光源有時會容易反光會會有色散以及對比度降低,建議可以拆掉保護鏡換上原裝遮光罩,或使用更好的保護鏡例如:B + W保護鏡,或是在保護鏡前加遮光罩,解像力會比較提昇,抗眩光性普通不直接逆光還不錯,但直接逆光偶爾會有光斑,造成明顯的紫邊和色散以及對比度降低需注意。

測試地點:鐵道文化園區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ony  A7R3、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8000光圈,f8至16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DSC00859.jpg

DSC00861.jpg

DSC00862.jpg

DSC00864.jpg

DSC00865.jpg

DSC00866.jpg

DSC00867.jpg

DSC00868.jpg

DSC00870.jpg

DSC00871.jpg

DSC00872.jpg

DSC00875.jpg

DSC00878.jpg

DSC00880.jpg

DSC00881.jpg

DSC00882.jpg

DSC00883.jpg

DSC00884.jpg

DSC00886.jpg

DSC00888.jpg

測試地點:鳥松溼地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ony  A7R3、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4000光圈f4至f8,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DSC00889.jpg

DSC00890.jpg

DSC00891.jpg

DSC00892.jpg

DSC00893.jpg

DSC00894.jpg

DSC00895.jpg

DSC00896.jpg

DSC00898.jpg

DSC00900.jpg

DSC00903.jpg

DSC00904.jpg

DSC00927.jpg

DSC00943.jpg

DSC00946.jpg

DSC00954.jpg

DSC00968.jpg

DSC00969.jpg

DSC00971.jpg

DSC00976.jpg

測試地點:駁二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ony  A7R3、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4000光圈f4至f8,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DSC00770.jpg

DSC00808.jpg

DSC00814.jpg

DSC00818.jpg

DSC00819.jpg

DSC00821.jpg

DSC00823.jpg

DSC00828.jpg

DSC00830.jpg

DSC00838.jpg

DSC00840.jpg

DSC00842.jpg

DSC00843.jpg

DSC00844.jpg

DSC00845.jpg

DSC00848.jpg

DSC00849.jpg

DSC00850.jpg

DSC00851.jpg

DSC00856.jpg

DSC00857.jpg

DSC00858.jpg

測試地點:雙慈宮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ony  A7R3、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1000光圈f4,感光度400至10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DSC00982.jpg

DSC00985.jpg

DSC00987.jpg

DSC00989.jpg

DSC00990.jpg

DSC00991.jpg

DSC00992.jpg

DSC00993.jpg

DSC00994.jpg

DSC00995.jpg

DSC00996.jpg

DSC00999.jpg

DSC01001.jpg

DSC01002.jpg

DSC01005.jpg

DSC01007.jpg

DSC01008.jpg

DSC01009.jpg

DSC01010.jpg

DSC01061.jpg

Leica16-18-21mm f4 轉接 Sony a7r3:個人看法
     


       Leica16-18-21mm f4超廣角鏡頭整體金屬外觀精緻有質感,裝在Leica M10R上很整體手持握感和平衡感比起其它M卡口單焦段鏡頭長許多,因為是Leica M卡口版本為有黃斑連動測距對焦結構,所以外型構造上和其它無反相機同規格鏡頭卡口版本相比更小巧,Leica16-18-21mm f4 轉接 Sony a7r3操作上很是方便而且輕巧,密集使用了才發現ISO50和1/8000秒在使用上靈活性大增,尤其用大光圈鏡頭的時候更是明顯,是一個外出旅行或定點拍攝的好組合,在搭配一支標準鏡頭就可以輕鬆出門, Sony a7r3光線充足的時候曝光正常細節質感相當不錯,但光線不足的時候使用高感光度感覺上超過ISO800 就有些細節質感對比下降的感覺,和之前使用的Sony a73不同a7r3相對在可用高感光度上比較好,Sony a73個人感覺在ISO 1600還可以接受,不過在低感度細節層次上就明顯沒有Sony a7r3好,所以有一好没兩好,而且以Leica的層次色調來比較Sony是不對等的,想用Sony的相機調出Leica的顏色無異强人所難,不如找出自己最習慣的顏色層次才是正確的方式,至於捨棄原廠的變焦鏡頭用轉接Leica16-18-21mm f4,是否有需要則是見人見智,如果您是要輕鬆好帶小巧精緻這樣的搭配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組合。PS.搭配Leica M9P或M10R兩機拍攝很是方便,尤其是分別裝不同的鏡頭拍攝上更有效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sir 的頭像
    wangsir

    wangsir的部落格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