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壽山之山腰之處,其前身為日本帝國的「高雄神社」,戰後後由國民政府改建為傳統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忠烈祠,中間供奉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並保留了一些日治時期神社所遺留的石燈籠殘跡。最近這幾年經過大力的整頓規劃整體環境十分漂亮,由於高雄忠烈祠位於壽山東南側,自該祠望出,可遠眺高雄港、鼓山、旗津及高雄市區,是高雄市的風景名勝之一,而且早晨、傍晚、晚上均呈現出不同的樣貌風景是一個白天夜晚都美麗的景點。座落於壽山南麓的高雄市忠烈祠原址是日人建造的「金刀比羅」神社,幾經修建重整,增添了山門、正殿前殿及迴廊樓台,搭配中國傳統宮殿式金黃琉璃瓦,充滿莊嚴宏偉的氣勢。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因為是傳統中國宮殿式建築或稱北方式宮殿建築,加上綠色植物形成傳統宮殿建築所呈現的風格是莊重沉穩、富麗堂皇、工整對稱,表現出平衡穩重的秩序感。而北方宮殿式寺廟建築多半較為龐大宏偉,著重於凸顯地位、權威等象徵功能,其典型特徵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台基、欄板、樑柱,以及周圍的建築小品。原本看起來就很有氣勢而且雄偉,加上使用紅外線攝影,將宮殿式建築和綠色植物藉由紅外線攝影後製處理,形成如日本紅黃楓葉的京都美景,紅外線攝影是近年來新興的拍攝題材,由於可拍出極為夢幻的影像效果,所以深受不少攝影玩家喜愛,但要拍出漂亮的紅外線影像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其中濾鏡改裝和套用與後製處理等兩大領域都必須注意,才能拍出效果不錯的畫面。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紅外線攝影不論在鏡頭、相機、濾鏡、底片、感光原件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是一項擁有相當歷史的特殊攝影技巧,由於可拍攝出色彩詭異的超現實世界或是浪漫唯美的夢幻空間,所以深受不少進階玩家喜愛可惜在傳統相機時代,若要拍攝紅外線照片,不僅器材限制較為嚴苛,就連拍攝過程也相當費時費力,尤其是早期使用底片拍攝更是麻煩,像光用紅外線底片就很麻煩一不小心就失敗了,所以從底片時代到數位時代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因為和平常肉眼看到的一般畫面差很多,所以喜歡又熟悉的同好朋友不多仍是少數。不過因為數位時代的來臨,也讓紅外線攝影再度大量資訊出現在網路上,也讓原本使用時繁瑣的設定流程變簡單許多,儘管和傳統攝影相比仍存在諸多不便之處,但比起傳統底片使用方式來說,已有非常大的進步了。技術資料:快門1/60至1/500光圈f16至f22,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調整色溫和顏色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鏡頭Meike 6-11mm f3.5 Fisheye Zoom,相機Canon 550D改高速IR。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高雄市忠烈祠紅外線攝影

      

1910年(明治43年)9月,日人於打狗山麓建「金刀比羅神社」,以象徵日本人敬神崇祖的觀念,主祀大物主命與崇德天皇。
1920年(大正9年),該神社改名為高雄神社,高雄州政府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增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1928年(昭和3年),由於年久失修,社殿腐朽,乃遷建於壽山山腰處現址。
1929年(昭和4年)完工,工程費為120萬日圓,供奉大物主尊、崇德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三位合祀。
戰後,該神社改為忠烈祠。
1973年(民國62年),高雄市長王玉雲發起重建忠烈祠的計劃。
1974年(民國63年),神社建築被拆除。
1978年(民國67年)1月15日,忠烈祠完工,模仿中國北方宮殿建築,並新建革命先烈史蹟資料館、貴賓室和辦公室等。
2004年(民國93年),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畫」補助,將革命先烈史蹟資料館活化為「戰爭與和平紀念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高雄市忠烈祠 紅外線攝影
    全站熱搜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