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Noct 58mm f1.2 轉接FUJIFILM GFX50SII鏡頭圖


      在入手FUJIFILM GFX50SII之前,其實考慮了一段時間和一些問題,例如:自己是否需要無反中片幅?自己是否能駕馭好中片幅相機?最重要的是獲得的成像畫面感覺可以比Leica更好嗎?不然就專心用徠卡就好何必再麻煩多一個系統並且幾乎不相容手上的M鏡,更何况當時之前Leica SL2和現在的M10R的M9P也用的十分順手,而且又完全相容手上的M鏡完全不會有問題,至少比轉接中片幅要顯慮的地方少很多,但大家都知道想要和需要本來就是平行線不會交集,最後在富士的相機試用會上拍攝試用過之後還是入手GFX50SII,決定入手之後在這超過一年的時間裡,轉接使用了許多老鏡、新鏡、爛鏡、好鏡,也拍攝了許多的題材,有了一些和用徠卡完全不同的經驗和體會,讓我有一段時間很少用Leica之外也幾乎不再添購相關的鏡頭,幾乎專寵GFX系列並且前前後後入手出手超過二十支鏡頭,可以說著迷發瘋的程度不亞於用Leica甚至有些超過,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Nikon AF 28mm f1.4 轉接 FUJIFILM GFX50SII

 

      開頭說到入手FUJIFILM GFX50SII考慮一些時間和問題,最後還是入手到現在超過一年因為使用了許多鏡頭而有了一些看法和體會,就如標題所說的兩個感覺一是:夢幻矇矓淺景深、二是:晶瑩通透清晰感,這兩種影像的味道讓我在2021年至2022年的時間超過一半的拍攝都是用FUJIFILM GFX50SII,而且最主要是在我入手使用Canon FD 85mm f1.2、Nikon Noct 58mm f1.2、Nikon AF 28mm f1.4、Minolta 250mm F5.6這四支鏡頭之後,讓我在使用GFX50SII上更靈活更如魚得水,並且拍了一些自己很滿意的畫面,雖然實際使用上也是有些限製也有些埸合不適合,最麻煩的是手動對焦的部分和重量,但仍然阻止不了一次次我帶著它出門,並且在拍攝時我會更專注的觀察和找出速配中片幅的攝影主題畫面,而且反應時間比用Leica M10R或M9P更快許多,在直接看EVF或LV手動對焦拍攝,不用像Leica用黃斑連動測距式對焦需要多一些對焦時間之外,而且看不到景深的效果和通透的味道,大大的提高了對主題、光影、構圖、角度的選擇掌握度,拍攝出一些用Leica看不到的氛圍。

 

L1001916.jpg

 

      夢幻矇矓淺景深是我自己想的一個名詞,是我在用Canon FD 85mm f1.2、Nikon Noct 58mm f1.2、Minolta 250mm F5.6這三支鏡頭所帶給我的感覺,85mm f1.2和58mm f1.2更是帶有油潤的夢幻矇矓淺景深之最佳演出者,而250mm F5.6則是靠長焦段和反射鏡設計,擁有夢幻矇矓壓縮的淺景深,和前面二支鏡頭擁有更像油畫感的效果,這三支鏡頭在逆幅轉接在33X44中片幅尺寸感光原件的富士GFX50SII上,產生一種擴張光圈壓縮景深的味道,讓主題和背景在F1.2的光圈和250mm長焦段壓縮,給散景烘托出攝影主體的感覺,使畫面整體看來突出亮麗,還有渲染虛化散景夢幻矇矓十足,不論在逆光順光白天和夜晚的場合營造出虛實合一的境界,最重要的是不會掩蓋攝影主題的風釆,反而相輔相成產生一種不同於Leica Noctilux 夜神系列的氣氖魅力,不過在實際拍攝上需注意前景背景和主題的距離以及前景背景的形狀紋理色彩配合光圈,是否可以有條理的呈現出景深而不是雜亂不甚影響畫面質感。

 

 

Canon FD 85mm F1.2L 轉接 FUJIFILM GFX50SII

Canon FD 85mm F1.2L 轉接 FUJIFILM GFX50SII

 

DSCF0038.jpg

DSCF0067.jpg

DSCF0071.jpg

DSCF0103.jpg

DSCF0220.jpg

DSCF0256.jpg

DSCF0366.jpg

DSCF0418.jpg

DSCF0439.jpg

DSCF0472.jpg

DSCF0475.jpg

DSCF0485.jpg

DSCF0794.jpg

DSCF0809.jpg

DSCF0943.jpg

DSCF1371.jpg

DSCF1374.jpg

DSCF1792.jpg

DSCF1803.jpg

DSCF2648.jpg

DSCF3622.jpg

DSCF4145.jpg

DSCF4391.jpg

DSCF5630.jpg

DSCF5638.jpg

DSCF5662.jpg

DSCF5888.jpg

DSCF5930.jpg

DSCF7303.jpg

DSCF7322.jpg

DSCF7330.jpg

DSCF7624.jpg

DSCF7631.jpg

DSCF7665.jpg

DSCF7675.jpg

DSCF7684.jpg

DSCF7812.jpg

DSCF7848.jpg

DSCF7874.jpg

DSCF8775.jpg

DSCF8804.jpg

DSCF9106.jpg

DSCF9169.jpg

DSCF9170.jpg

DSCF9172.jpg

DSCF9240.jpg

DSCF9242.jpg

DSCF9243.jpg

DSCF9716.jpg

DSCF9965.jpg

 

       晶瑩通透清晰感也是我自己想的一個名詞和夢幻矇矓淺景深幾乎是一體兩面的存在,是相關連但又不大相同,夢幻矇矓淺景深如果說的是散景可以說是景深磨糊的突出主題畫面部分,那晶瑩通透清晰感則是攝影主題的細節紋理層次,有著晶瑩通透清晰的立體質感,但上述所說晶瑩通透清晰感其是和夢幻矇矓淺景深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之外,最主要是以Canon FD 85mm f1.2、Nikon Noct 58mm f1.2、Nikon AF 28mm f1.4這三支鏡頭最常出現(250mm因為鏡頭設計無法有此質感),這三支鏡頭在逆幅轉接在33X44中片幅尺寸感光原件的GFX50SII上,在5000萬畫素的基礎上延展出晶瑩通透清晰感,可以說鏡頭本身的非球面瑩石鏡片加上近距離校正的經典光學設計,結合出一種在細節、層次、質感特有的特殊表現,比起一般35mm相機鏡頭表現更加通透微對比更豐富細緻,呈現出晶瑩通透清晰立體感,和Leica APO-SUMMICRON-M 系列類似但不相同而且更柔順有韻味 ,但是這也是在主題、光影、構圖、角度的專注選擇運用上的結果,不是單靠FUJIFILM GFX50SII轉接這些鏡頭就可以做到,事實上實際拍攝需注意光線的種類、方向、反射和主題互相烘托的效果,才能有晶瑩通透清晰感,而不是一直找反射光或逆光的角度,或是隨意拍攝就會有的。

 

DSC00304.jpg

DSCF0001.jpg

DSCF0004.jpg

DSCF0010.jpg

DSCF0030.jpg

DSCF0036.jpg

DSCF0050.jpg

DSCF0054.jpg

DSCF0071.jpg

DSCF0086.jpg

DSCF0100.jpg

DSCF0108.jpg

DSCF0109.jpg

DSCF0137.jpg

DSCF0145.jpg

DSCF0169.jpg

DSCF0230.jpg

DSCF0456.jpg

DSCF0855.jpg

DSCF0934.jpg

DSCF1056.jpg

DSCF1105.jpg

DSCF1143.jpg

DSCF1372.jpg

DSCF1385.jpg

DSCF2452.jpg

DSCF2457.jpg

DSCF2464.jpg

DSCF2512.jpg

DSCF2552.jpg

DSCF5658.jpg

DSCF5659.jpg

DSCF5675.jpg

DSCF5699.jpg

DSCF7383.jpg

DSCF7410.jpg

DSCF7621.jpg

DSCF7641.jpg

DSCF7681.jpg

DSCF7782.jpg

DSCF7839.jpg

DSCF7932.jpg

DSCF8776.jpg

DSCF8824.jpg

DSCF9100.jpg

DSCF9534.jpg

DSCF9565.jpg

DSCF9608.jpg

DSCF9644.jpg

DSCF9801.jpg

 

DSCF0795.jpg

 

       其實想要表達出夢幻矇矓淺景深晶瑩通透清晰感的意思,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想了很久,但因為腦力文字功力有限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名詞,只好自己隨意創了二個名詞來代替,以此為基礎來描述我使用FUJIFILM GFX50SII逆幅轉接大光罔鏡頭的心得和看法,並且簡單的區別和Leica的不同,在中片幅5000萬畫素的高解析度下加上利用f1.2f1.4的最大光圈淺景深以及通透清晰感,帶來的在美麗平滑虛化特性之間取得平衡均匀的經典傳統,並且隨著與焦平面的距離逐漸增大,實現美麗的虛化漸變效果和柔滑的背景虛化讓邊緣渲染溶入畫面,讓光源變成夢幻般的火炬使得焦點外的區域溶解成繪畫般的浪漫霧氣,實現更滑順、更圓潤、更自然的模糊散景結合出晶瑩通透清晰的戲劇性解析力。不過前面說的天化亂墜的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並不是用以上的器材組合就可以得到如此迷人的景象,最重要的是攝影者對主題、光影、構圖、角度的選擇性掌握度,搭配這些鏡頭相機才有機會營造出一些美麗的畫面。PS.使用FUJIFILM GFX50SII中片幅轉接使用了許老鏡、新鏡它的費用都比Leica便宜多了,雖然有些限制而且不確定性高,但是樂趣十足也帶有一絲冒險和驚喜,總是想像下一支鏡頭不確定的優點缺點,應而多了一種未知的期待感,是比一般轉接35mm相機鏡頭來的有趣多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sir 的頭像
    wangsir

    wangsir的部落格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