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來屏東潮州都是去一些名勝古蹟或咖啡名店,没有想到會有一天來拍攝純手工麵線製做,雖然前兩年在高雄有拍攝過製麵廠看師傅製做麵條或水餃皮,但拍攝這真正純天然手工製做天然日曬還是第一次令我大開眼界,這次來潮州本來還有其它行程要拍,結果就在一邊聊天互動一邊好奇佩服一邊揮汗拍攝用完了時間,就回家未再去其它地方拍攝,這個潮州手工麵線製做。是玫來晏趣製麵小農農莊就隱藏在鄉間田野之中,如果没有Google導航相信應該找不到,而農莊名字的由來自夫妻倆余玫芬、劉銘晏的名字,也投射出倆夫妻在用心製做默契彷佛有種眉來眼去的情感,用心製做這相傳幾十年的手工麵線。
就在民國96年倆夫妻的人生起了戲劇性的變化,收起原本在高雄市區買賣汽車材料的老本行,卻去盤下位於屏東潮州鎮的麵線工廠,這樣的人生反轉可以說是電視電影情節也不為過,就在一個上午的聊天拍攝,了解到夫妻倆的用心、細心、耐心,來學習這潮州在地傳統手工製麵的技術與經驗,而手工製麵聽起來不簡單做起來更是不簡單,在屏東的豔陽晴天之下,純日曬的麵線是著名特色之一,但不是日曬和手工製麵即可,這其中必須注意配合不同天氣、季節、温度、濕度的變化,去調整曬麵、醒麵、晾麵的方向與時間以及力道,最可怕是無法統一數劇只能靠兩夫妻的、眼力、手感、經驗,隨時做調整來決定生產出什麽樣手工麵線。在一年的學徒生活中調整日曬熟成幾乎是看天吃飯的手工麵線與麵條,用身體來記憶中的這相傳幾十年的傳統好味道,並在隔年買下鄰近的農地,正常開始眉來眼去的製麵人生。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愈來愈多,柴米油鹽醬醋茶幾乎通通出過包,在民國100年台灣食安事件更是頻傳,從食油、食材、原料從源頭一直出現問題,讓許多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除了要吃飽最要吃出健康,所以用現在最流行的小農方式結合農莊的手工麵線與麵條產品,跳過經銷商與消費者直接互動了解客人的需求,也不斷地分享手工麵線與麵條的製作過程,看見原形食材的商機吃在地食物、吃當季食材的重要性。每一天清晨四五點鐘開始製麵、拉麵、曬麵、摺麵的動作,用濕透衣服的汗水,自然發酵反覆輾壓麵皮、拉麵、日曬乾燥而成。用慢工細活的方做出道地古早味的麵線,經過睛天日曬把小麥的香和海鹽的味以及夫妻的心融合一起,綻放出一股令人安心、安全、的新鮮好味道。
這天光是在太陽下看著劉銘晏先生,用太陽、用風扇、用經驗、用幸勞,反覆用手的觸感用眼的觀察,生怕一個不小心一天的心血就白費,而太太余玫芬雖然在室內也不得閒,將工廠打掃的一塵不染乾淨到我以為這裡根本没有製麵這件事,在先生把日曬ok的麵線與麵條推入放涼,在用手用眼的觀察,在地上鋪上布準備收取麵線與麵條,原本以為是將不銹鋼活動捍拿出取下麵線與麵條,結果出乎我意料也大開我的眼界,是用雙手和身體用柔力直接扯下來,然後輕巧的捲起來用竹子串起來放在地上,彷佛像呵護嬰兒般的細心輕柔。一直到中午才告一段落,而我也因事先行離開想。這次拍攝帶了一機三鏡Minolta 250mm F5.6、Apo Summicron-M 50mm f2、Laowa 15mm f4.5,三支差異極大的鏡頭和FUJIFILM GFX50SII來表現,一開始先用250mm F5.6壓縮整個曬麵架,製造出一種彷畫的味道,再用15mm f4.5以低角度將曬麵架配合太陽光芒,,似絲綢像絹布好似銀瀑直洩而下,如風吹類飄浮恰如綿線隨風擺動,最後再用Apo Summicron-M 50mm f2近距離將余玫芬劉銘晏夫妻的用心工作態度,一幅幅的寫在記憶卡我也獲得滿滿的回憶和美好。最後感謝前輩分享資訊,讓我可以事先準備而不致於白跑。測試地點: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GFX50SII、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16000,250mm F5.6光圈F5.6、50mm f2光圈f2至f4、15mm f4.5光圈f8至f22感光度100至1000度,JEPG檔RVP軟片LR調整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