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11883單非球面鏡頭,是接續11873雙非球面鏡頭的後繼接班人,也是在考量成本和品質的平衡代表作,而且生產了三種的版本出了分別是黑色(11874)、銀色(11883), 鈦色(11859)在西元1994生產至2010年停產,而其中以銀色版本(11883)是純銅製最重,重達415公克,此鏡的介紹在此 純銅製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SPH 11883 不專業測試文。
當天剛好休假就只帶35mm加M240出門閒逛,不意一路逛到左營元帝廟剛好看到酬神的野臺歌仔戲,立馬開始拍攝怕一開始太顯眼,就從觀眾的後方外圍,先拍個十幾二十張觀看群眾的畫面,在逐漸往表演舞臺前進,但因為正前方婆婆媽媽太多,只能從左右兩側靠近舞台拍攝,不過也因為有些熱情的人剛好在舞臺旁,就成為了前景XXXDDD,最後繞到後方拍攝一些後臺的角度,這次的主角小生裝容華麗英氣過人而且身手動作精彩厲害讓阿公阿嬤鼓掌叫好,除J觀眾和舞臺主角外其它工作人員配角,有相當有拍攝的感覺像音效人員和後臺準備出埸的配角,促成了舞臺前表演的成功。
當時是陰天所以光線反差比較平,而幾乎沒什麼逆光很適合老鏡拍攝,快門約1/250至1/15左右,感光度400至1000光圈f2至f5.6,除了舞台內偏暗外其餘地方都算亮,這次我發現11883雖然在F1.4的畫質不太優,但在F2之後明顯提昇尤其是F2.8至F5.6在2米至5米左右的感覺很美,在低光環境能呈現自然且飽和的色彩,呈現微妙的描繪立體感,雖然是底片時代生產的鏡頭但在M240的2400畫素下,呈現低反差的高解象力。有接近七枚玉的溫潤耐看,全開光圈雖然反差會低一點,但中心解象力散景過渡柔和自然、豐富的微反差不槐是11873雙非球面鏡頭的接班人。PS.後製只有調明暗沒有銳化和加色。
歌仔戲20世紀初葉發祥於臺灣宜蘭,是目前臺灣民間最興盛的傳統戲曲之一,以摻雜古典漢詩、漢文的文言文及閩南語為主的戲劇。早期演出內容多半為讓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辭彙或忠孝節義故事,是早期農業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臺灣常民文化的代表。歌仔戲吸收四平戲、客家採茶戲、高甲戲、亂彈戲的表演形式,模仿其身段、服裝,逐漸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而後歌仔戲也逐漸成為酬神表演的戲曲,廣受臺灣百姓喜愛。近來多直接採用臺灣閩南語演出。
野臺歌仔戲與內臺歌仔戲時期,歌仔戲的演出皆採幕表戲的表演形式,所謂幕表戲,即所謂「作活戲」,由劇班中的戲先生講說劇目情節大概,大略敘述走位及表演過程,其餘則交由演員臨場表現,演員之間與文武場都要有極好的默契。而這種表演,側重於演員的功力,即所謂「腹內」功夫,要能即席編詞行腔,因而早期的劇本都是由資深藝人口耳相傳,經由手抄記錄為口述劇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