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鏡頭因為科技進步而對比以前的鏡頭,不論在解析力、像差、紫邊、變形、抗耀光都有明顯的進步,甚至一些APO、ASPH等級的鏡頭在數據呈現都是頂級的光學影像,照片表現出來也都是解析力高、像差少、紫邊少、變形少、抗耀光強,十分標準的味道這樣均一化的近似完美效果,有時甚至讓各品牌的鏡頭看起來差別不大已經成為了完全複製人,相反一些陳年老鏡頭這些年反而受到注目,因為不完美的光學效果甚至是缺陷造就了特色,形成一股追求經典的復古風潮,加上無反相機出現之後更是如火上澆油越來越旺,許多攝影同好更是深陷其中樂此不疲。而福倫達看準了這股潮流推出了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便是在這股潮流中誕生,以缺陷美的方式大膽挑戰主流市場數據至上完美第一的產品訴求。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福倫達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外觀設計
黑色紙盒內裝保利龍和鏡頭本體、鏡頭蓋以及遮光罩,另外原廠保證書整體包裝標準日本風簡單不浪漫,所以沒有德國製珠寶盒><",當然價格也差好幾倍XD,鏡頭外觀小巧手感輕盈比Summilux 50mm f1.4小些和Leica APO 50mm f2差不多只有口徑大了點,對焦環和光圈環都用特殊切削刀具加工成菱形滾花復古經典,並且有旋轉時防止滑動的功能,光圈環二分之一檔設計檔位清晰確實(f1.5至f2只有一檔沒有二分之一檔設計),全金屬對焦環對焦滑順流暢好操作手感一流,整支鏡頭以鋁材質製造,對焦環為黃銅材質類似Leica黑漆的塗裝,呈現銀黑相間的外觀設計很有質感。如使用連動測距的話,最近對焦距離為 0.7 米,如改用 Live View 實時取景的話,最近對焦距離可縮短至 0.5 米。這支鏡頭有附金屬遮光罩,之前大部分的福倫達鏡頭都要另購,這次比較有誠意,而且附兩個鏡頭蓋一個在裝上金屬遮光罩可以直接套上是金屬瓶蓋式,另一個塑膠夾式可以在未裝金屬遮光罩時使用,裝在Leica M9P上很復古十分經典的風格,不過沒有做成鏤空式遮光罩有些美中不足。
福倫達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散景抗光
因為使用了球面鏡片和單層鍍膜,而非現在主流的非球面鏡片和多層鍍膜,所以表現出在f1.5全開光圈下有明顯的像差光學,提供了現代鏡頭中沒有的老鏡散景和眩光。使用這樣的缺陷光學設計,球面鏡片來表現出強烈的二線散景效果和彗星像差及眩光光斑還有明顯的暗角。但原廠福倫達強調此鏡收到f4光圈的話,就和其他福倫達出的50mm 畫質無大差别。儘管二線性虛化屬於不太理想的焦外成像無法像同規格現代鏡呈現明顯的均勻散景,但是HELIAR classic 50mm F1.5充分利用這樣的成像特點,營造出特殊的散景虛化效果。類似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5老福的味道。
散景f2.8
散景f8
福倫達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色彩層次
在全開f1.5光圈時,中心位置算銳利但不完全清晰有像差的感覺,邊角解像力不高畫面效果四角明顯,十片光圈葉片設計沒有全部光圈全圓不完全像老鏡這點不太行,在高光處會容易有溢出的福倫達聖光和LEICA聖光類似會有霧氣的感覺,在微光環境會有種醍醐味呈現出渲染氛圍又柔和細膩的自然順滑,層次細節部分有類似七枚玉,顏色彩度厚實濃郁搭配迷人的焦外散景很有特色,主體散景明暗過度很特別邊緣沒有現代鏡一樣如APO或APSH如同利刃切割似,有些Leica老鏡的低反差層次和暖溫色調,雖然是古老的設計其解柝度使用在1800萬畫素的M9P上沒有減損的感覺。反而像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5老福的味道。
測試地點:新興公園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4000光圈f1.5 感光度16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六合夜市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1000光圈f1.5 感光度200度至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高雄街景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1000光圈f1.5 感光度200度至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三鳳中街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500光圈f1.5 感光度200度至8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三鳳宮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2000光圈f4感光度200度至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無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福倫達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鏡頭規格
鏡頭焦距:50mm
最大光圈:F1.5
最小光圈:F16
鏡頭結構:3群6枚
鏡頭視角:45.9°
光圈葉片:10枚
濾鏡尺寸:49mm
鏡頭重量:255g
最短對焦距離:0.5m
聯動測距範圍:0.7m(取決於相機)
最大鏡身直徑X全長:φ56.8×41.9mm
鏡頭遮光罩:內附專用旋入式遮光罩
鏡頭鍍膜:SC(單層鍍膜)
福倫達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個人看法
福倫達近幾年來一直改進鏡頭素質和增加多種的鏡頭規格,像最近的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0 Asph VM和Voigtlander 50mm F2 APO VM,都是非常優秀的鏡頭十分搶眼,加上之前的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2 Asph VM和Voigtlander 35mm F2 APO VM,讓這支Voigtlander HELIAR classic 50mm F1.5,被搶走不少光釆也因為如此讓許多人不知道或不了解上此鏡,並且這支鏡頭光圈沒有50mm F1.0 F1.2大光圈散景,解析力沒有50mm F2 APO、35mm F2 APO強有立體感,可以說被夾在中間有些不上不下似乎沒什麼特色。但這小巧的標準鏡頭可以說是一支現代製作的老鏡使用了3 組 6 片的光學結構,沒有使用上任何的特殊光學鏡片,如同老鏡用簡單而經典的光學設計,以傳統球面鏡片加上單層鍍膜,在各種光學數據都遠遜於現代鏡頭,沒有APO和ASPH的雙A設計,可能連解像度都不如手機鏡頭強。但如畫般的影像調性和發色層次,卻是標準化現代鏡頭所呈現不出來的。除了經典的散景和眩光之外,像差和單層鍍膜提供了老鏡特有的色調與解析度,在f1.5時全開光圈時出現明顯的彗形像差和二線強的散景以及容易眩光,呈現出經典老鏡氣氖也可以說是缺陷美。也在標準化的數位攝影時代,福倫達帶來一股敢於不同的改變,也讓畫面多了一份靈感和個性。
PS.會購入此鏡是因為之前一直在看Voigtlander Nokton 50mm F1.5老福的照片研究其特性,對那種二線性會旋轉散景和濃郁色調獨特的福倫達老鏡風格很是喜歡,但研究很久之後在價格太高加上此鏡年紀都很老以及對此鏡各型號不太了解,加上各式配件多難找還有品像問題只好放棄,而選擇福倫達這一支HELIAR classic 50mm F1.5拍攝起來和網路照片類似,比對起來老福的旋轉散景和濃郁色調明顯強烈許多,但新福的旋轉散景雖不明顯不過濃郁色調確很像,並且二線強的散景都強烈非常有特色。所以如果你厭煩標準的完美畫面,又想來不一樣有味道氣氖的照片,二萬多的價格不會太貴又小又輕巧,比起老福更便宜而且不會什麼脫膠、刮傷、氣泡、擦拭痕問題,所以此鏡是喜歡老鏡的味道但又不想負擔老鏡的風險,更不想花太多錢攝影同好的另一種創作的優質選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