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入手了Tri-Elmar-M 28-35-50mm f4 e49 v2加上16-18-21mm f4,所以也花了些時間研究了一下這類形的鏡頭,發現了一些和平常Leica鏡頭不同而且特別的地方,並且加入了一些主觀看法和使用心得撰寫此篇文章,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Leica的28-35-50mm f4和16-18-21mm f4這兩款三焦段的鏡頭可以說徠卡另類的鏡頭,但確是Leica的機械工藝和光學設計的另一種巔峰之作。在外觀體形和操作重量上做出了最佳平衡的狀態。而之前Leitz Photographica Auction的拍賣上僅存試做的三枚Vario-Elmar-M 28-75mm f3.5-5.6 ASPH是在德國設計研發日本組裝定位為通用旅行鏡頭,本來是要取代Tri-Elmar 28-35-50mm f4但由於機械結構和外觀設計過於複雜,最後於2015年停產也僅生產出現存的三支試做鏡頭有達到徠卡的品質標準,但也可見徠卡以後可能不會再生產如此複雜的鏡頭,所以此鏡規格可以說在Leica歷史上空前也絕後了而且同樣三焦段的設計也剩下TRI-ELMAR-M 16-18-21mm f/4 這支三焦段的超廣角鏡頭。
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 16-18-21mm f4主觀看法分享:四種版本
28-35-50mm f4此規格鏡頭系列生產時代從1998年到2007年,僅有9年的時間以Leica M系列來說算是一支短命的鏡頭,數量希少尤其是28-35-50mm f4 e49版本只生產了1000支左右,這Tri-Elmar 28-35-50mm f4系列共有三種版本,第一個版本使用E55濾鏡尺寸,而後出第二版銀色版本但也是E55濾鏡,2000年生產第三版E49 V2到2007年停產。而16-18-21mm f/4於2008年生產至今,有兩種販賣的版本,一種是跟著五種焦段光學取景器一起賣的版本套組,另外一種則是單獨鏡頭的版本,現在新出的都是跟著通用焦段光學取景器的版本套組,單獨鏡頭的版本已經不販售了PS.28-35-50mm f4都沒有在原廠生產時裝上6bit需送回原廠加裝,而16-18-21mm f4則原廠就加裝6bit。
1.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E55 黑色
2.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E55 銀色
3.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E49 黑色
4.Leica TRI-ELMAR-M 16-18-21mm f/4 ASPH.黑色
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 16-18-21mm f4主觀看法分享:操作使用
Tri-Elmar-M 28-35-50mm f4第一版本黑色第二版銀色
Tri-Elmar-M 28-35-50mm f4銀色和黑色光學結構機械設計都一樣只有外觀顏色材質不同,都使用長方形塑膠遮光罩,光圈環二分之一格設定對焦環無月牙對焦環,無景深尺寸設計體形重量略重第三版e49 v2,其50mm焦距會容易產生的光斑,在切換焦距時因為鏡頭內複雜機械運作有時會有框線位置錯誤的問題。要將鏡頭稍微左右動作確定卡位框線才會顯示正常。不管是28-35-50mm f4或16-18-21mm f4三個檔位轉動阻尼會有一點點緊到焦距檔位會輕微卡住檔位清晰,但不可轉動至焦距和焦距的中間拍攝攝避免鏡頭受損。
Tri-Elmar-M 28-35-50mm f4第三版本
使用E49濾鏡外型加上景深尺設計和月牙對焦環比E55版本稍微袖珍一點有景深尺寸設計,使用花辨形金屬遮光罩鏡片的光學設計完全相同保持不變不過機械部分有些不同,但在鏡筒塗層和操作功能第三版本比前二版改進許多順手許多,但因為縮小口徑在50mm焦距裝上濾鏡會有輕微暗角需車除前方螺紋才可消除。另外E55版本常遇到的問題在其50mm焦距會容易產生的光斑,在E49濾鏡版本有獲得改善但仍然會有。在使用中由於其複雜的光學機械設計,在切換焦距時因為鏡頭內複雜機械運作有時會有框線位置錯誤的問題但比E55版本改善許多。要將鏡頭稍微左右動作確定卡位框線才會顯示正常但E55版本比較會出現這種情形E49版本則很少,另外有設計14286的E49轉E67轉接環可以裝上更大的濾鏡避免暗角。
Tri-Elmar-M 16-18-21mm f4
16-18-21mm f/4則只有一種版本,也是唯一現役的Tri-Elmar-M三焦段的鏡頭。Tri-Elmar-M 16-18-21mm F4對焦環操作手感依然輕盈好轉動阻尼適中沒有任何的遲緩,而光圈環二分之一檔位設計對焦環手感滑順,還有鏡頭有一體成型的可折式12458遮光罩,不過不能直接轉接濾鏡(取下12458遮光罩鏡頭前端會有橘紅警示色提醒勿觸摸或倒置鏡頭而受損),必需另購轉接14473 E67 轉接環才能裝上67mm的濾鏡,但這樣會讓鏡頭前端變的巨大比較不方便而且也容易產生反光或加裝Contax 67/86ring可以當延伸的遮光罩並因為寬廣的景深可從0.33m開始進行超焦距拍攝。
Leica Tri-Elmar-M 28-35-50mm f4 & 16-18-21mm f4主觀看法分享:心得看法
從2012年研究開發Vario-Elmar-M 28-75mm f3.5-5.6 ASPH可以看的出來徠卡其實是有持續改進這種多焦段鏡頭,據網路資料這支四焦段鏡頭可以像真正的變焦鏡頭在一樣轉動至焦距和焦距的中間也可以拍攝鏡頭不會受損,可見徠卡仍然有精進改善以前的缺點,可惜因為太複雜和品質要求而放棄於2015年正式停產,也宣告了28-35-50mm f4焦段走入歷史。只剩下16-18-21mm f4獨撐大局了,在入手了28-35-50mm f4 e49 v2加上16-18-21mm f4之後對徠卡的三焦段鏡頭算是有些研究,看到這兩支鏡頭可以感受到徠卡的造鏡理念和技術工藝,在2008年專業無反相機都還未普及,徠卡以通用旅行鏡頭的概念,把徠卡同好朋友最常用的28mm、35mm、50mm和風景攝影上常用的16mm、18mm、21mm同時配製在一隻鏡頭並且將體積重量降到最小最低,也因為如此而造成最大光圈只有f4還會有暗角必須用轉接環裝上67mm的濾鏡才可以克服,但考慮到要將鏡頭做的小巧耐用這也是不得不犧牲,才可以在實用性和體積重量上取得平衡,並且從網路資料中看到Vario-Elmar-M 28-75mm f3.5-5.6 ASPH是德國設計日本生產而且只有做出三支可以看出,此鏡光學設計和機械工藝以及組裝要求成本之高,讓一向以德國製造為精神的徠卡竟然將這種特殊的鏡頭交給日本組裝可見其成本很高,只有日本生產組裝才能降低成本有可以販售的可能,但在專業無反相機盛行的2021年相信這種三焦段鏡頭的未來可能會停產,到時候可能又成一支行情看漲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