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手Sigma fp這台二手相機之前,其實有比較過Panasonic S9還有Sony A7C,其實這樣的比較同好朋友一看就知道,其實這次考慮要入手一臺相機的重點在於考慮到體積重量的問題,因為原本手上35mm全片幅的相機有Leica M10R,還有Nikon ZF老實說,就不想再找一臺一樣大一樣重的無反相機,為什麼呢?因為對我來說除非買Leica SL3或者是Leica M11,不然用其他的單反相機可能對我說感覺是差不多的,簡單的說就是没有驚喜感,所以這次考量到體型的關係還有重量,希望能夠找一臺體型小一點的可以搭配手上的無反相機出去拍攝,可以達到更輕量化的雙機組合甚至以三機組合,其實也有同好朋友推薦APS-C無反相機很輕巧,但在畫質層次的考量之下還是選擇放棄,因為有時候一些比較遠的地點都喜歡帶兩臺相機出去拍,這樣不用換鏡頭可以一直拍攝,可以省去換鏡頭的時間以外,還可也可以多嘗試一些拍攝的角度,並且減少感光元件入塵的問題,不過老實說會入手這台相機,我自己也很納悶,除了之前用過大約10幾年前用過Sigma DP2以外,老實說我對Sigma這個牌子十分陌生,雖然鏡頭用過了不少,但相機部分真的非常非常的陌生,這次Sigma fp隨拍分享完全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二手Sigma fp隨拍分享:比較決定
前面提到在決定入手這台相機之時,還有比較過Panasonic S9還有Sony A7C這兩台相機,在比較的過程中以四個部分做為比較,第一個就是體積跟重量,這部分的話在不加裝任何的配件是Sigma fp最小巧再來就是Panasonic S9然後是Sony A7C,雖然A7C它也很小但是因為它有內置的EVF電子觀景窗,所以體型上稍微大了一點,而且加上翻轉螢幕厚了一些,第二個就是畫質清晰度的部分,我看了網路上的一些照片再加上我自己本身用過Sony A7C,我覺得Panasonic S9和Sigma fp銳度感覺是差不多的,Sony A7C就明顯的遜色很多,尤其是在立體感的部分,這個部分我覺得Panasonic S9和Sigma fp如果再加上萊卡的鏡頭應該效果會更好,第三個其實就是顏色的部分,這個部分的話其實也是我會考慮Sigma fp,是因為它可以在上面直接挑顏色濾鏡,而且有一些現成的例如電影常用的藍橘色調是我最喜歡的,第四個最後一個考慮的是EVF電子觀景窗,Sony A7C是唯一有內建的電子觀景窗理論上最方便,但因為它的層次顏色的關係,所以最後還是放棄,其實這個來自於我之前有用過A7C轉接在徠卡鏡頭上面使用,而Panasonic S9沒有內建的電子觀景窗,Sigma fp也沒有內建電子觀景窗,但是可以外購買電子觀景窗EVF-11裝上使用而且這樣體積也不會大多,並且還可以向120相機一樣做腰平取景感覺很方便,所以最後决定Sigma fp。
二手Sigma fp隨拍分享:操作使用
Sigma fp體積小方方正正的造型和同好朋友對35mm全幅相機印象完全不同,看起來好像是一手可以掌握的相機?但這樣小巧好帶的特色相對來說也是犧牲了不少操作使用功能換來的,所以個人覺得此機在操作使用上只有一句形容詞:難用而且不輕,為什麼呢?看起來輕巧拿起來沉甸甸其實不輕,手持使用很有重量感很有份量,還有並沒有實體模式切換轉盤,要切換 M、A、S、P 和三個自訂模式,只能從最右下角的Mode實體按鈕叫出介面,再用轉盤切換模式,最後再按確定鈕,可以說如果習慣Leica M10R和Nikon ZF實體轉盤操作,這樣的方式很不習慣,加上方正的體形不好手持除非加裝手把,這次Sigma fp搭配Leica Noctilux 50mm f1.2用7artisans LM-L 轉接環(支援近攝功能)轉接使用,在户外若使用螢幕手動對焦加上峰值勉强可用,在比較暗的環境比較好對焦,不過有老花很吃力,所以而且使用此機没有防手震在手持拍攝需注意穩定度,使用必須很注意而且習慣它,另外它是電子快門在拍攝動態主題容易有果凍現像或人工光源有頻閃現像也要小心,不過用久了上手之後你會覺得 Sigma fp在設計上其實有它的羅輯思維,簡單的說就是簡化外型和簡化操作,儘量的簡化讓硬體和軟體都變的單純,也展現在最新推出的Sigma BP上,表現出極簡的操作和外型風格,用久了之後在操作使用熟練會更快速好用,另外因為手動對焦所以一個電池大約300至350張左右,在没有一直迥放的情形之下,建議帶二至三個電池比較保險。
二手Sigma fp隨拍分享:色調層次
在沉迷Leica的色調層次多年之後,說真的很難再喜歡其它的相機的色調層次(除了中片幅以外),尤其是我這種用過很多不同品牌無反相機的龜毛攝影者,可以說是完全中了徠卡的毒根本無解,好不容易測試到Nikon zf的色調層次接近徠卡,不過也是類似的味道,但Sigma fp這台相機反而是和徠卡不同的畫面質感而吸引我,其背照式 24.6MP 具有 14 位元色深,還有無低通濾鏡的設計,整個畫面的清晰度和立體感相當不錯,十分有自己的特色,加上它內建的濾鏡效果很有自己的特色,也是我選擇入手Sigma fp的主要原因,從機身配置的兩個按鍵「Tone」和「Color」就可看出Sigma對這兩個功能的高度重視,可以說這些內建的濾鏡效果已經是許多喜歡風格取向的攝影者考慮入手的重要原因,尤其是「Tone」可以針對場景明暗對比曲線做調整,明暗分別能調整上下各五階很方便,幾乎不用電腦軟體再調色直接套用濾鏡超方便,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以好萊塢電影常用的藍橘色調「Teal & Orange」的效果,這幾天用下來最讓我驚艷!尤其是在一些静物的主題時或是光影的街拍也不錯,可用高感光度1600相當夠用,直接拍攝不用調色可以直出相當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低對比光源或陰天容易塑造味道,最重要的是它的通透度立體感雖不如Leica M10R或Nikon zf,但在濾鏡效果可以補足其不足,形成自成一格的獨家絕招。
測試地點:慈明堂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igma f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1000光圈f1.2感光度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果貿市埸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igma f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8000光圈f1.2感光度100至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跳蚤市埸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igma f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500光圈f1.2感光度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玉竹商圈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igma f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125光圈f1.2感光度10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果貿眷村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Sigma f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8000光圈f1.2感光度1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二手Sigma fp隨拍分享:個人看法
Sigma fp這台主打「地表最小全幅機」的無反數位相機,是目前市面上最小的35mm全片幅可換鏡頭的無反相機,它將35mm全片幅感光元件裝入比許多 APS-C 型號更小更輕的無反相機之中,其實原本不在我入手的目標,因為它没有防手震、没有機械快門、没有內建的電子觀景窗,可以說是轉接手動對焦的三大致命弱點都有了,其實原本也有考慮Leica SL有機械快門和內建的電子觀景窗,對於手動對焦和Leica M鏡非常友善,但想到它超大的體形和不輕的重量,光是要帶它出去拍照我就覺得肩酸腰疼手痛,如果要雙機組合根本是給自己找罪受,加上它熟悉的徠卡味讓我有些太習慣反而失去新奇度,簡單的說就是没有早期Leica帶給我的感動,雖說追求立體感和通透度是我以前想入手相機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我長期用徠卡的用意,但因為手上已經有Leica M10R和Nikon zf立體感和通透度完全得到滿足,反而特殊方便的色調層次和相機的重量體積是我現在考量的重點,加上前一陣子去台南和台中的輕旅行,雙機四鏡的重量實在有些吃力,一整天下來真的超累,所以前面提到希望能夠找一臺體型小一點的可以搭配手上的無反相機出去拍攝,可以達到更輕量化的雙機組合甚至以三機組合,所以可以常帶出去用的相機就是好相機,所以使用Sigma fp最迷人的魅力就在於攜帶性,這是一台可以用手掌握住的全片幅相機,2400萬畫素對老鏡很友善,加上是全片幅可以拍攝出不錯的光影細膩度,雖然採用的是L卡口,但也可以轉接上萊卡的鏡頭解放老鏡的魅力,加上它輕盈小巧的體形和重量,搭配萊卡的鏡頭形成一種極具特色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