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港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和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這兩個擁有豐富人文和在地特色的祭典,而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自己有來拍攝過乙次,而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則時間無法配合而至今未參於,所以大多人的印象中這兩個活動等同於是東港的意思,而其中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更是有百年的歷史,更是在2011年被列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可以說南部的一大特色祭典,但是每三年會才舉辦一次,錯過須再等三年,而且舉辦時的人山人海人超多和繞境的路途遙遠,除了三年一次的等待和精神體力也是一大考驗,而在2024年12日27日正式開幕的屏東東港王船文化館,可以說是不用等三年不用精神體力風吹日曬,可以吹著冷氣慢慢輕鬆的欣賞,了解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過去現在以及歷史典故,也將這南台灣最大的特色祭典,好好的保存傳承下去,成為當地的文化指標。
這次趁著放假專程早起跑了一趟東港,就是為了來看這個東港王船文化館,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於2021年開工,主體建築以船形與海洋為設計概念,從外觀來看就像一條船一樣屹立在陸地上,可以看的出來在清水模質感的水泥建築裡,擁有豐富的歷史以及典藏還有展覽,這棟全台唯一的王船文化館在屏東東港正式開幕,建築設計概念採以海上之船的意象理念,如上方開孔象徵王船龍目,建物下方折線象徵起伏海浪,並透過觀景台可遠眺大鵬灣的美景。以無形文化資產「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作為主軸來精心打造的建築外觀,而文化館中的鎮館之寶就是總長42尺高達3樓的王船,和迎王平安祭典的王船一模一樣十分震撼氣勢十足,是由在地國寶級師傅親手打造,在這裡可以欣賞造船匠師的精湛工藝,並了解迎王平安祭典的文化魅力,讓大家不用等三年一科,就能如臨現場感受迎王祭典的隆重精心。
屏東東港王船文化館全館共5層;分別用科技的數位動態影像表現和靜態的傳統工藝的精緻展示,全館「海洋信仰」、「千歲巡狩」、「屏東代巡」、「打造神舟」、「東港迎王」四個樓面共有5大主題展區(5F是酒吧)。一進門就看到廣闊的天井中庭懸掛在三樓的王船,半露出來的船身感覺十分震撼,瞬間一下子就進入了東港王船文化的世界,之後櫃檯買票一旁有誠品書店, 櫃檯買票之後可以進到一個半圓形的劇場據說是動用了許多的人員,加上四年的時間拍攝而成的王船文化紀錄片,使用台語配音由360度環形沉浸式劇場名字:「生命的長河」,以此來解說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與王船歷史源起,並且結合東港在地藝術家旁白,由策展人馮建璋,透過多媒體科技的動態表現,來帶領觀看者彷彿親臨祭典現場似,百分之百感同身受體驗迎王的壯闊盛大與神聖徫業,影片用超過10台攝影機加上空拍機花了四年時間,呈現在高5公尺長度20尺的環形螢幕上,整個紀錄片的時間大概10分鐘左右一旁有椅子可以坐,建議站著欣賞效果更好,影片播完走出去就是一個介紹王船文化的歷史和起緣的走廊。拍攝器材:Leica M10R + Summilux 21mm f1.4、Nikon ZF Laowa 12-24mm f5.6、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4至1/30光圈f1.4至f5.6感光度1600度,全程手持拍攝
從360度環形沉浸式劇場走出來以後,從手扶梯上二樓則是常設展「千歲巡狩」,開始介紹整個王爺文化的歷史淵源,還有世界各地有關於王爺文化的歷史及特色的部分,、其中展示國家級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南鯤鯓海漂王船、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西港刈香、台南十三艙、南關線三大廟、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讓觀眾了解台灣王船演進與海外王爺和王船文化;另外特展首檔則以「溫的日子」為主題,取台語諧音「阮的日子」,由東港子弟策展,透過12組訪者為頭,帶出東港人的生活故事,也建構出温王爺在東港人心中的信仰重量,以實際的文物和現場一些展示,像是神轎用具和樂器以及神衣......之類,另外千歲巡狩其中最顯眼的就是一整座代天府的牌樓十分的震撼氣勢十足,再加上的排燈籠整個透漏出神聖的氣息,而且各項的展物搭配到一系列影音的活動介紹,科技加上懷舊的歷史感非常經典。拍攝器材:Leica M10R + Summilux 21mm f1.4、Noctilux 50mm f0.95、Nikon ZF Laowa 12-24mm f5.6、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125光圈f0.95至f5.6感光度1600度,全程手持拍攝
從手扶梯上到3樓則述說於屏北與屏南地方特色,和屏東三大王船祭典,南洲,小琉球,東港,還有製造籌備王船所需要的物品,工程工具製造,還有整個製造的草圖和影印解說,加一台亮麗鮮豔精美的王船,三分之一突出天井船身,高度至四樓非常壯觀,而且包括底下用鏡子反射船底漂亮的海鲜生物圖案!並回顧屏東王船歷史演變,3樓最大亮點莫過於由東隆宮王船組師傅循古法,屏東東港王船文化館的王船,耗時半年在文化館現地打造、總長42尺「典藏王船」由老師傅手工打造花費數個月才完成,整艘王船委由東港東隆宮王船班蔡文化、潘鳳得、謝春長、陳明益等多位匠師一同施作,自今年4月份開工,完成木造船體的興建,再進行全船彩繪、船帆、及船艙添載物的製作,其中典藏王船船尾出懸於挑空大廳上方,更增加建造過程的困難度,最後完美完成,成為鎮館之寶。拍攝器材:Leica M10R + Summilux 21mm f1.4、Noctilux 50mm f0.95、Nikon ZF Laowa 12-24mm f5.6、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125光圈f0.95至f5.6感光度1600度,全程手持拍攝
4樓則以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主軸,將迎王平安祭典的各種的用具做系統性的依序介紹展示,其中以人像、神轎及儀仗器物...等等,束還原「迎王祭典」遶境場景,可以說是身臨其境之外,並且仔細的探索了解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細節和物品以及作工用法,可以說是除了王船之外另一個吸引人的重點。4樓迎面而來的就是一群人手持出巡的器具列隊出巡的隊伍以及神轎各式各樣的十分的浩大,接著開始解說的東港共明堂欽點五毒大神的由來和衣服裝飾器具的由來,和過去就是燈籠一整面的燈籠牆上面寫的姓氏就是大千歲的姓氏,每三年一次大千歲降臨確定性氏以後就會寫上去,和後面還有一道牆也是空白,之後每三年一次做預備往後走就是整個祭壇和工作人員還有各個角頭的衣服,平安祭典至今祭祀科儀仍完全遵照古禮,當地居民為了迎接代天巡狩千歲爺的駕臨,幾乎全鎮總動員!「七角頭」轎班更 獨具特色,由父傳子、子傳孫,代代延續! 展示主要的幹部例如這幾個呈現出有看仔細的介紹以及整個王爺文化的根深蒂固,可以由上往下看到整個王船的結構還有船上的物品,十分的精緻。拍攝器材:Leica M10R + Summilux 21mm f1.4、Noctilux 50mm f0.95、Nikon ZF Laowa 12-24mm f5.6、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125光圈f0.95至f5.6感光度1600度,全程手持拍攝
從2020年設計開始籌備過程歷經近四年。於2024年底開館,王船文化館位在東港分局旁。除了提升了東港人文觀光資源,也增進民眾對迎王文化的認識,樂見傳統信仰文化到重視及傳承,文化館十分詳細介紹了迎王平安祭典的故事,有空可以去逛逛參觀了解一下。很棒的文化館。這次準備了Laowa 12-24mm f5.6和Noctilux 50mm f0.95以及、Summilux 21mm f1.4,加上Leica M10R和Nikon zf共三鏡兩機拍攝,出發前研究了一下去過人的評論和照片,就決定二廣角一標準的配備,12-24mm f5.6用來拍大埸景的,而Summilux 21mm f1.4則是利用大光圈廣角的特性拍攝低光室内展示物品,50mm f0.95則是拍攝局部的角落用淺景深突出主題,先從外觀拍攝用Laowa 12-24mm f5.6,進入一樓則用21mm f1.4和12-24mm f5.6交叉拍攝大體的空間,再以50mm f0.95則是拍攝局部的空間,建議10-18mm超廣角和35-50mm標準鏡頭一定要帶,而望遠鏡頭可有可無,建議平日早上去比較沒人。
地址: 928屏東縣東港鎮船頭路9號
營業時間:
星期四 09:00–18:00
星期五 09:00–18:00
星期六 09:00–18:00
星期日 09:00–18:00
星期一 休息
星期二 09:00–18:00
星期三 09:00–18:00
電話號碼: 08 833 1680
王船文化館採售票制,全票新台幣120元、屏東縣民優惠票60元,東港、南州、小琉球民眾出示證明文件免費入場;今年12月28日至明年1月24日,首月優惠方案全票99元、優惠票30元。
文化館門口還有左右兩邊都有停車位可以停,但假日可能會很多需要到更遠的地方停車,另外目前還沒有收費之後可能會收費,建議平常日人比較少文化館總共有五樓,1f有餐廳和誠品書店每一樓都有廁所,5f酒吧晚上才有開,因為上樓的話參觀路線都是坐手扶梯,展埸另外一邊有電梯和樓梯可以上樓跟下樓,建議可以看到四樓以後然後走到裡面的電梯直接搭電梯下來即可。整個看的時間如果細細的看大概需要花一個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