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M9P賣掉之後,也一直嘗試不同的無反數位相機,能否找到類似的味道或不同的味道,最主要是不要太數位塑膠感假假的質感,所以這次把目標放在富士的無反數位相機上,其實最早用過Fujifilm X-Pro2,但當時的觀念覺得因為畫素銳利不行,所以再度賣掉,但其富士特有的色調質感確讓我印象深刻,也直接促成之後入手Fujifilm GFX50s2無反中片幅的契機,不過GFX50s2畫素、銳利、色調、層次雖然都很棒,但體形和重量仍是有中片幅的規格,仍然比一般的35mm全片幅相機大台又重,所以對於富士數位相機一直有體形和片幅之間無法兩全的遺憾,因為它没有35mm全片幅的數位相機,但從Nikon zf使用想法中,改變了以往畫素銳度至上的觀念,而著重於色調立體感的味道追求,所以這次再度會入手這台Fujifilm X-Pro2搭配Noctilux 50mm f1.2看看效果如何,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Leica Noctilux 50mm f1.2轉接Fujifilm X-Pro2隨拍分享:操作使用
X-Pro2的握把部分很淺可以說X-Pro系列都這樣,握持感覺不大好建議加上手把,使用手感會差很多,X-Pro2的體積跟Leica數位M機系大小類似,但比一般的無反光鏡系統大一點,因為多了一個混合式的光學觀景窗,而Leica Noctilux 50mm f1.2小巧夜神,轉接在Fujifilm X-Pro2,外觀整體十分速配超文青感,X-Pro2外型上類徠卡的RF相機味道這個組合很漂亮,尤其是混合式觀景窗超有型,有徠卡的感覺但自成一種溫文儒雅的氣質,其內建光學取景器(OVF)和電子取景器(EVF)之間進行選擇切換,使用轉接手動對焦鏡頭很好用,而EVF電子觀景器則是236萬像素,可以用峰值輔助對焦十分方便,另外還可以調整度數,提供景深和白平衡的預覽,還可以調整光學放大倍率和取景框尺寸,允許XF系列鏡頭準確取景,機械式快門轉盤(內建感光度)和曝光補償轉盤,機械操作感十足,更是讓整台相機散發出經典古早時代的復古味,雖然切換P、S其它模式需進選單才可以操作,但對我只用A模式其實沒差,各式的按鈕轉盤集中在背面都十分方便,尤其是光學取景器和電子取景器切換器使用順滑超好用,雙SD卡插槽可以多一個拍攝保障。
Leica Noctilux 50mm f1.2轉接Fujifilm X-Pro2隨拍分享:相機規格
相機型號:Fujifilm X-Pro2
主要賣點:2430 萬像素 APS-C X-Trans CMOS、混合式觀景窗設計全新 253 點對焦系統、77 點 Phase Detection、1/8000s 機械快門
相機格式:2430 萬像素,可換鏡頭式數位相機
推出日期:2016 年 1 月
相機像素:2430 萬像素
感光元件:CMOS、23.6 x 15.8 mm、APS-C X-Trans CMOS III
最大解像:6000 x 4000
解像度選擇:
L: (3:2) 6000 x 4000 / (16:9) 6000 x 3376 / (1:1) 4000 x 4000
M: (3:2) 4240 x 2832 / (16:9) 4240 x 2384 / (1:1) 2832 x 2832
S : (3:2) 3008 x 2000 / (16:9) 3008 x 1688 / (1:1) 2000 x 2000
壓縮模式:14bit RAW (RAF format), RAW+JPEG
影像比例:3:2 / 16:9 / 1:1
焦距變換:1.5 倍
自動對焦:253 點 AF、77 點 Phase Detect、Multi-area、Center、Simgle、Continuous、Live View
鏡頭接環:X-Mount
曝光模式:1.支援光圈先決、2.支援快門先決、3.支援手動曝光
快門速度:1/8000 ; 1/32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測光模式:256 區測光、中央偏重平均測光、重點測光
曝光補償:-5EV 至 +5EV 以 1/3 EV 級調整
包圍曝光:支援以 1/3EV - 2EV 間距連拍 3 張,同時支援 ISO、動態範圍及菲林模擬包圍連拍
ISO感光值:100 (擴展)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擴展) / 51200 (擴展)
白平衡:自動、日光、陰天、鎢絲燈照明、光管照明、自設
連拍速度:8fps / 3 fps
LCD 螢幕:3.0 吋 (162 萬 像素) LCD 螢幕,視野率為 100 %
光學觀景器:混合式光觀景器,內建 0.48 吋 236 萬點 LCD,光學觀景器的準確度為 92%
儲存媒體:SD / SDHC / SDXC
機身重量:445克
機身體積:140.5mm (W) x 82.8mm (H) x 45.9mm (D)
Leica Noctilux 50mm f1.2轉接Fujifilm X-Pro2隨拍分享:色調層次
早期用底片拍照對於富士相機的顏色有一定的認識,是除了柯逹之外我最愛用的底片品牌,從以前底片時代的彩色和黑白從正片到負片從50度到1600度,用了超過十五種以上的底片種類,所以腦海中的經驗和印象十分深刻,Fujifilm X-Pro2自動白平衡算是很準確,只要室內光源的色溫,幾乎都能拍出符合現場光源的畫面,而此機内建軟片模擬模式更是一絕,有PROVIA(標準)、Velvia(艷麗)、ASTIA(柔和)、Pro Neg. Hi、Pro Neg. Std、黑白、棕褐色等,如果曝光正確有時直出軟片模擬風格JEPG檔效果很不錯,可以省下拍RAW轉檔後製的時間。X-Pro2延續了富士一貫的畫質及發色,使用軟片模擬也是可以呈現出不同風貌的色彩風格,X-Pro2類似有些CCD和底片的感覺,影像純淨透澈感以及色彩流暢度都很不錯,與徠卡M機的強烈立體感不同,加上轉接Noctilux 50mm f1.2,富士加徠卡有一種油潤柔和的氖圍感和旋轉渲染散景,不過需乘於1.5X實際等於35mm全片幅的75mm小望遠焦段,也因為APS-C感光元件,放大看層次和銳度明顯下降,另外高感光度的部份拉到ISO 1000還算堪用,如果超過雜訊就很明顯了,嚴格來看個人覺得ISO 800以内色調層次都保持的不錯。
測試地點:六合夜市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X-Pro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125光圈f1.2至f1.4感光度8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新興公園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X-Pro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8000光圈f1.2至f1.4感光度2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鹽一市埸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X-Pro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4000光圈f1.2至f1.4感光度400至8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代天宮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X-Pro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30至1/500光圈f1.2至f1.4感光度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測試地點:大舞台市埸 技術資料:拍攝相機FUJIFILM X-Pro2、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8000光圈f1.2至f1.4感光度400度,拍攝JEPG有銳化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LeicaNoctilux 50mm f1.2轉接Fujifilm X-Pro2隨拍分享:個人看法
富士相機於2012年初,推出了第一款X系列的可換鏡頭自動對焦無反相機X-Pro1,因為當時没有類似的相機產品,在當時可算是叫好叫座,此機更有日本Leica之稱,不過APS-C感光元件和1600萬畫素,各項硬體規格不太突出加上對焦不夠穩定,也有被評價是不便宜的日本Leica機,再來足2430萬畫素的X-Pro2是2016年1月,發布的第二款X系列的可換鏡頭自動對焦無反相機,是X-Pro1的後繼產品,其下一代產品第三款X系列的可換鏡頭自動對焦無反相機,2610萬畫素的X-Pro3發布於2019年10月23日,是X-Pro2的後繼產品,整個X-Pro無反相機系列出了三代,每一代硬體的規格都有明顯的進步和自帶賣點特色,一直到現在2024年仍然有許多同好朋友使用,雖然是APS-C感光元件,而X-Pro系列除了其富士獨特的色調層次,其復古藝術的RF相機外型,更是一種時尚文青單品,而這三代X-Pro系列,相較於X-Pro1的初代產品,各項的軟硬體規格都不夠完備,可以說是試驗性創意產品,而軟硬體規格最强和外觀設計復古藝術感拉滿的X-Pro3,在軟硬體規格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電子觀景窗和下翻式的螢幕排線),影響了許多同好朋友的想法,反而是第二代的X-Pro2,雖然軟硬體規格不如X-Pro3,没有花俏的軟硬體規格但穩定性十足,現在仍然有許多朋友在用X-Pro2,也是我再度入手法的原因之一,而Noctilux 50mm f1.2轉接Fujifilm X-Pro2的組合,輕巧時尚,是預算不夠直上徠卡或玩夠徠卡想嘗試不同的味道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