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推薦高雄最有特色的菜市場第一名,我一定會推薦位於鹽埕區大仁路和建國四路交界的鹽埕大舞台早市埸,因為這是一個用帆布搭建在柏油路上的菜市場,每天早上06:00至中午12:00的時間內營業,在早上一大早到搭好充滿時代感的帆布攤位,在中午12:30開始拆卸大約一小時左右在下午13:30拆卸完,再變回原本的柏油路讓車輛通行,就這樣每天持續而且存在了超過五十個年頭了,所以是見證老鹽埕區繁華與沒落的歷史市場又名大菜市場,這裡有著一段歷史故事,是當初高雄市政府規劃讓鹽埕第一公有市場進行大規模整修,經過協調後准許原本在公有市場的攤販在大舞台戲院旁的路口空地臨時擺攤,結果這樣臨時性的搬遷碰上大舞台戲崛起的美好年代,當時臺灣經濟正在起飛,臺灣錢淹腳目消費力超強加上在路邊很方便位置又明顯,許多攤販商家覺得這裏比原本的地點更好做生意,所以既使公有市場整修完畢不願搬回去就留在這裡了這一待就是超過半個世代,也見證了鹽埕區從高雄的繁華、落沒、崛起的過往歷史這就是今日大菜市場的起源。
說到高雄鹽埕大舞台早市埸的特色和一般菜市場不同的地方在於,就是它是在露天的柏油路上用杋布搭建起來的,不同於平常在室内的菜市埸比較暗沉,鹽埕大舞台早市埸則是呈現亮暗反差極大的環境,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天搭建起來又拆卸收起來,光是這樣想就很有畫面了現埸看更迷人,另外因為用杋布搭建用久了有些破損老舊導致有多處漏出天空和陽光,而加上黑色、橘黃色、綠色的杋布色,棚內棚外的光線、陰影、顏色、動作穿插其中,因為現場的光源非常複雜有日光燈、陽光、投射燈透過空隙忛布頂穿越照亮攤販的水果魚肉,在混合的光源加上透亮的陽光產生了如電影般的戲劇性光多重色溫非常迷人可以說是人文街拍的聖地,也成為了高雄鹽埕人一大早的生活日常的開始,而且除此之外杋布的搭建和拆卸更是一埸好戲值得拍攝,大約一小時由三至四名工人依序的拆卸杋布鐵架,過程工人穿插行走在杋布鐵架之間,在光影疊加之下故事性不輸菜市埸的攤商。
這次是在測試Hologon 16mm f8無意中經過下車拍攝的,使用Leica M9P加上Hologon 16mm f8搭配外裝Voigtlander 15mm的光學觀景器,因為當天是晴時多雲天氣偏暗,加上又在杋布棚下Hologon 16mm f8光圈又小,所以用A模式光圈先決直接設定用ISO400度快門在快門1/15至1/250左右手持拍攝,使用光學觀景器取景,拍攝時先調整對焦好就一直拍攝,如果碰到拍攝畫面距離改變太多就再次調焦再拍攝,可以說把曝光的部分交給了A模式光圈先決和ISO400度,幾乎都是直接構圖取景就拍了,除了近距離比1.5公尺近才需要再次對焦,而超過100度的超廣視角只能人移動改變畫面的感覺,雖然自己常用超廣角鏡頭,像Voigtlander 12mm、15mm或Leica 16-18-21mm f4,但是這支Hologon 16mm f8雖然輕巧但是光圈只有f8,在拍攝時需注意對焦構圖外,手持拍攝的穩定度更要小心,因為没有鏡頭可以扶著所以反而容易晃動,但無變形的視角加上暗角,讓我直接往前衝儘可能的靠近拍攝,加上光線、色彩、暗角的搭配營造出一些如油畫般的畫面,可以說得益於此鏡油潤銳利層次豐富的特性,讓我越用越喜歡這支老鏡,雖然它很難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