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9419.jpg

 

      底片時代照片的色調層次反差除了主題的光線色彩之外,絕大部分取決於底片和鏡頭以及濾鏡,相機可以說只是一個連接鏡頭和裝底片的盒子,基本上根本影響不了畫面中的色調層次反差,進入數位時代照片的色調層次反差絕大部分則取決於相機和鏡頭以及軟體,其中相機取代了底片成為了影響畫面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鏡頭和軟體一定程度上反而没有相機重要,加上數位相機突飛猛進從單眼數位相機至單眼無反數位相機,更是進化到像在相機上裝了電腦和軟體,有些效果功能不用在軟體上就能完成,所以現在的數位相機超方便。徠卡從M8、M9開始進入數位時代M240、M10一直到在的M11,每一代的色調層次反差和相機操作功都有所不同不斷進步以及個性魅力,但使用徠卡的同好朋友尤其是用M相機,有些朋友更在乎的是色調層次反差,也因為如此才使得Leica M9系列雖然已經上市十四年也早已停產,確讓許多徠卡的同好朋友念念不忘至少留一台M9温存一下CCD的味道,而使用COMS的M240、M10、M11則展現出徠卡全力發展數位的決心和成果,高畫質之外各種的電子功能超方便超好用,但老實說仍有許多同好朋友用Leica M相機不是在乎電子功能超方便超好用,而是在乎色調層次反差,這次測試Leica M10R VS Leica M9P的色調層次反差比較差別,其實早就想試試看,以下評論無任何科學數據或實驗室資料,完全是個人不嚴謹的看法心得,完全不專業若有疏漏錯誤請前輩先進指導更正。

 

Leica M10R VS Leica M9P:色調層次

DSCF9426.jpg

      Leica M9P的色調層次反差風格,可能也是和許多同好朋友私訊交流最常提到的題材之一,這台經過了十四年M9依然受到徠卡迷的追棒,許多人可以說完全不在意過時的規格和老舊的機械功能,不外乎是因為CCD感光元件的色彩和層次以及立體感,製造出如底片般的層次感及色彩還原立體感,在當時的環境下徠卡進入全片幅的數位時代仍然以柯達底片時代的標準做基礎,大量的還原複製傳統徠卡的低反差的古典風味,讓Leica迷可以無縫接軌的進入徠卡的數位世界,不管用後製軟體如何調色銳化合成都做不出來,雖然在畫素高感度雜訊色溫功能不大行,但那種通透感像正片,顆粒感像負片,細緻的立體感仍然令人喜愛而且無法複製。  

 

      Leica M10R是徠卡M相機中第一台高畫素相機,使用4000萬COMS感光元件,推出後一時間受到注目,而其實際拍攝上M10R色調清淡乾淨亮麗的銳利味道,而且層次細節多清晰浰落有空氣感,整體來說是高反差的風格,類似以前低感度的彩色正片細緻豐富立體感,這台高畫素相機雖然在Leica m11出來之後完全失了M相機中第一台高畫素相機的風采,身為最後一台底蓋M相機仍然有許多同好朋友在用,M10R在拍攝色彩重的攝影主題表現出仍然是清淡乾淨,即使增加對比、飽和度層次細節依舊細緻,而且顏色不會過度鮮艷看起來很柔順,整體來說經過M10、M10P.M10D的開發經驗,比起M9、M240和M10有明顯的改良進化,在M10R上各種的功能都十分成熟是一部好用的數位M機。


測試地點:玉竹商圈 測試鏡頭:Voigtlander vm 50mm f1.0、光圈f1.0至F2.8、拍攝相機Leica M10R & 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60至1/4000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上圖:Leica M10R  下圖:Leica M9P

1.jpg

1.jpg

2.jpg

2.jpg

3.jpg

3.jpg

4.jpg

4.jpg

5.jpg

5.jpg

6.jpg

6.jpg

7.jpg

7.jpg

8.jpg

8.jpg

9.jpg

9.jpg

10.jpg

10.jpg

11.jpg

11.jpg

12.jpg

12.jpg

13.jpg

13.jpg

14.jpg

14.jpg

15.jpg

15.jpg

16.jpg

16.jpg

17.jpg

17.jpg

18.jpg

18.jpg

19.jpg

19.jpg

20.jpg

20.jpg

測試地點:步道公園 測試鏡頭:Voigtlander vm 50mm f1.0、光圈f1.0至F2、拍攝相機Leica M10R & 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25至1/4000光圈f4感光度1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上圖:Leica M10R  下圖:Leica M9P

1.jpg

1.jpg

3.jpg

3.jpg

4.jpg

4.jpg

5.jpg

5.jpg

6.jpg

6.jpg

7.jpg

7.jpg

8.jpg

8.jpg

9.jpg

9.jpg

10.jpg

10.jpg

11.jpg

11.jpg

12.jpg

12.jpg

13.jpg

13.jpg

14.jpg

14.jpg

15.jpg

15.jpg

16.jpg

16.jpg

17.jpg

17.jpg

18.jpg

18.jpg

測試地點:鹽一市埸 測試鏡頭:Voigtlander vm 50mm f1.0、光圈f1.0、拍攝相機Leica M10R & Leica M9P、A模式光圈先決,快門1/15至1/250光圈f4感光度400度,拍攝DNG檔轉JEPG檔有銳化增加飽和度縮圖200K,全程手持拍攝

上圖:Leica M10R  下圖:Leica M9P

1.jpg

1.jpg

2.jpg

2.jpg

3.jpg

3.jpg

4.jpg

4.jpg

5.jpg

5.jpg

6.jpg

6.jpg

7.jpg

7.jpg

8.jpg

8.jpg

9.jpg

9.jpg

10.jpg

10.jpg

11.jpg

11.jpg

12.jpg

12.jpg

13.jpg

13.jpg

14.jpg

14.jpg

15.jpg

15.jpg

16.jpg

16.jpg

17.jpg

17.jpg

18.jpg

18.jpg

19.jpg

19.jpg

20.jpg

20.jpg

21.jpg

21.jpg

22.jpg

22.jpg

23.jpg

23.jpg

24.jpg

24.jpg

25.jpg

25.jpg

26.jpg

26.jpg

27.jpg

27.jpg

28.jpg

28.jpg

29.jpg

29.jpg

30.jpg

30.jpg

31.jpg

31.jpg

32.jpg

32.jpg

33.jpg

33.jpg

34.jpg

34.jpg

Leica M10R VS Leica M9P:曝光感光度

 

      高感光度上個人覺得M10R在未使用軟體降燥1600度是OK可以使用,M9P則可用的感光度最多在400度就已經是極限保險用320度比較OK,往上則雜訊顯。M10R嚗光建議弱光下嚗光必須充足保留更多暗部細節,嚗光不足超過二格以上暗部就會有明顯的色差和雜訊,在光線亮充足的環境可以嚗光不足一格或半格可以保留更多亮部細節,若在反差大的地方建議以暗部嚗光為主亮部可過嚗個二格再軟體上再拉回來層次細節依然出色。而M9白平衡很不準容易有切換不同埸地色溫不準必須注意,在弱光環境情況下曝光不準容易有雜訊,暗部容易有那種死黑死黑的層次味道,所以嚗光建議弱光下嚗光多一格或一格半以保留更多暗部細節,因為嚗光不足超過一格以上,暗部就會有明顯的色差和雜訊,在光線亮足的環境可以嚗光不足一格或半格可以保留更多亮部細節,若在反差大的地方建議以暗部嚗光為主亮部但過嚗個一格再軟體上再拉回來,但層次細節會有一定程度的耗損,可以說像底片時代的正片寬容度低。

 

Leica M10R VS Leica M9P:個人看法

 

      用過二臺RD-1、一臺M8、三臺M9、二臺M240、一臺M10R、0臺M11XXXDDD,除M11買不起,市場上有的連動測距式數位相機我都用過,有一些印象和經驗,雖然說電子產品是買新不買舊,有新的買新的不然很快就被淘汰了,但這在Leica的數位M機上並不完全通用因為雖然在科技進步下,數位M機的M8、M9、M240、M10、M11每一代在畫質、感光度、電子性能都有所提昇,但數位M機和時下的單反相機或無反相機,有些不同在於單反相機或無反相機都只是在畫素、感光度、電子性能提昇,數位M機則是在質感、層次、色調、立體感上去努力,最後讓每一代的數位M機都有其獨特的角色定位,連外型和配件都有不同的個性美感,雖然在畫質、感光度、電子性能越新的型號提昇越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入手使用數位M機的攝影同好朋友,很多不是衝著畫素、感光度、電子性能提昇而入手數位M機,而是想純綷想感受Leica百年的光學產生的畫面上、層次、色調、立體感、微對比的質感,大家說是嗎?

 

arrow
arrow

    wang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